Bloody Sunshine

Just too damn hot

深夜影展 | ひまわり。

今天久违的给娃冲了点奶粉喝,因为牛奶喝完了忘记补货。冲的时候还颇有点麻烦,因为这货的奶瓶儿什么的我们都装箱放起来了,所以翻了半天有刻度的容器。

我家娃一岁之后就逐步从配方奶粉切换到了牛奶,回国之后提到这个话题就会被问:孩子这么小能喝牛奶么?人们会说配方奶粉要至少喝到两岁,三岁,甚至六岁。

但是如果去找比较权威的资料,比如美国儿科学会或者WHO,会发现这些机构只会告诉你,一岁之前的婴儿是不能用牛奶/羊奶代替母乳的,因为无法有效消化吸收。

而婴儿在六个月之后已经需要逐步添加辅食,随着消化系统的发育,婴儿在一岁之后已经逐步具备了从食物中直接获得各种营养的能力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孩子要喝配方奶粉,从小喝到大呢?因为配方奶粉比牛奶贵得多呀,这么多的利润可以用来把很多包装过信息送到消费者的脑子里。

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很多,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个问题,不应该这样,不过最近我觉得可能是我有问题,这么一想,问题就容易解决多了。

今天的照片是一朵盛夏里的向日葵,一起来听一首Mr.Children的Himawari(向日葵)吧。

晚安。

深夜影展 | 摄影爱好者们才是798的风景。

「深夜影展」是Frish发起的一个公众号,我和他在一起写,每天晚上发一张照片,可能还加点碎碎念。放到blog上存个档。


今天的感想是:喜茶这到店体验简直是垃圾啊。

事情是这样的,下午和侯总约在中关村,我到得早,侯总说买个喜茶吧,队要是太长就算了。我过去一看,店里人挺多,队伍倒是也不算很长,大概也就十个人,排一会儿吧。这时来了个店员问我:是要点单么?我表示确认之后,她没有说什么就走了。

等了几分钟之后我发现了第一个槽点:这里点单效率巨低,比快餐界的耻辱肯德基还慢。后来走到柜台附近才发现虽然顾客能够特别熟练的说出自己的要求,但是柜员似乎总是听不清,对于少糖,少芝士等定制化要求会分别进行多次确认。

这里倒是还好,虽然我没买过喜茶,也听说过这玩意火、排队时间长,有这个预期。让我生气的是,排到我的时候柜员笑嘻嘻的和我说,现在点单要等40分钟才能做出来哟。。。

这种信息不是应该在刚排队的时候告诉消费者么?!!我特么排了20多分钟了你和我说还要等40分钟给我是几个意思呢?一开始过来问我是不是要点单的那个大姐,是来嘲讽的么?‍♂️

不过凡事往好处想,作为一个冉冉升起的胖子,少摄入一杯喜茶,可能相当于1L可乐的热量呢,晚饭加个两块熏肉吧。

今天的照片是十年前在798拍的,798这地方的艺术品感觉意思不大,倒是那些摄影爱好者们挺有特色的,尤其是如果他们还雇了几个模特围着拍的时候。

F427Za改桥接

家里是北京联通的光纤,光猫拨号,后面接了个华硕AC-86U做主路由。有两个缺点:

  1. 因为实际上是双层路由,结果就是双重NAT,加上没有公网IP,所以有些场景会有连通性问题。
  2. 北京联通已经支持IPv6了,光猫也支持,但是我这个拓扑结构要用native IPv6很麻烦。

解决方案是把联通的光猫改成桥接模式,用86U直接拨号,相当于少了一层路由,86U直接拿公网IPv6地址。解决起来不算麻烦,但是因为网上的信息不是很完整,导致走了一些弯路,记录一下解决方案。

我的光猫是中兴的F427Za,我家只有宽带,没有固话和IPTV,改起来比较容易,如果有的话不太容易搞,主要是部分固话和IPTV的设置信息可能读不到,最好找联通借故换个其他型号的再参考其他教程。

操作有风险,砖了就给联通打电话找人上门修。

改桥接的操作方式:

  1. 找个有网口的电脑直接用网线连接光猫。
  2. 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默认是 http://192.168.1.1 用户名密码在光猫背后。登录后记录下VLAN ID,宽带账号密码。
  3. 访问 http://192.168.1.1/hidden_version_switch.gch 选Default version,密码CUAdmin,确定,此时光猫会重启。
  4. 访问 http://192.168.1.1/cu.html 用户名密码都是CUAdmin - 基本配置,IP协议版本选「IPv4/IPv6」,模式选「Bridge」,端口绑定四个Lan都选上,VLAN模式选「改写(tag)」,VLAN ID填写前面记录的ID(北京是3961),点创建。
  5. 86U连上光猫,设置PPPoE拨号上网即可,能成功获得IPv6地址了。

iPhone为什么还是最好的(拍照手机)

每次看到安卓诸厂怼天怼地的发布会,都觉得想发笑,尤其是相机的部分。整个影像系统,如果按照被华为炒热的DxO Marks的评分,iPhone已经被安卓打趴在地了。写这一篇想说说我为什么觉得iPhone是不可替代的(以及为什么安卓手机拍照都是垃圾,亲儿子黑科技加持除外)

为什么拍照对于我们这么重要

自从手机具备拍照功能以来,全球照片数量膨胀、井喷、爆炸了,我们用手机记录生活并和朋友/世界分享。传统意义上的拍照,拍完之后冲洗,然后才能和朋友一起看相册,或者邮寄出去。手机的通讯属性让照片从相册里走了出来,分享/炫耀属性被强化了。

于是我们的手机相册和微信聊天记录共同组成了新时代的「日记」,某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多数时候只能从这两个地方找到蛛丝马迹。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册是我们的外部记忆,而拍照就是在做采集。

所以,拍照的目的不仅在拍,而且在于消费拍出来的照片,而这个消费的场景就是上面两个,分享炫耀,或者日记。

什么是好的拍照体验

既然说iPhone好,肯定要对比,先说说为什么市场上的评测不能告诉你谁拍照更好,因为这些搞评测的人几乎没人懂什么是好的拍照体验。

市面上最常见的评测方式就是拿着几台手机,去媒体/机构选定的「代表性」场景去拍照,再在室内支到三脚架上拍几个静态场景、色板什么的,然后对比。这套方法有几个问题:

  1. 容易作弊,为了保证可比较,场景就那么几个,厂商很容易针对性优化。
  2. 评测的是静态画质,甚至是三脚架上的静态画质,和真实使用场景相去甚远。
  3. 只看画质(可能还是业余的看),不懂体验,不理解消费者。

那么什么是好的拍照体验呢:

  • 拍照前:可以方便、迅速的进入相机
  • 拍照时:屏幕取景如实反映将要拍到的画面,画面稳定流畅,快门ISO曝光白平衡等参数迅速稳定自动调整,按下快门时能拍到准确的一瞬间,拍完一张之后能尽快开始拍摄下一张
  • 拍照后:能方便的回看管理编辑之前拍摄的照片

上面这些,除了拍照前之外,大多数安卓手机做得都不怎么样,画面稳定流畅,拍照参数快速稳定这两条更是几乎没有安卓手机能做到,不知道是从业者感觉不到,还是因为评测不测所以觉得无所谓。这两条做得不好,意味着你拿着一台手机拍照的时候会觉得画面卡顿拍照容易抖颜色和亮度飘忽

这还都是硬指标,更不要提厂商充值之后可以反复刷题这种操作了。

iPhone的好

然后说说我为什么被iPhone绑得这么死,现在我在用iPhone X,但是即使iPhone这两年没发新手机,我估计也会一直用之前的iPhone 6s,因为就是这台6s也有着现在的安卓旗舰无法比拟的优势。

  • 以真实为目标的相机:iPhone的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大多数时候比较接近人眼看到的效果,遗憾的是这一点在很多评测中变成了缺点。好的照片一定是保留尽可能多的真实,然后再加工的。而绝大多数安卓手机都采取了相当过激的调教策略,拍出的照片高饱和度、高对比度、锐化过度,导致失真,看起来不真实,这样的照片偶尔看一下可能觉得好棒,看久了只会想吐。某国外网红曾经在Twitter上发起过一次相机画质盲测,每次放出两张照片让网友投票,选择他们喜欢的一张,一大堆手机里面苹果和三星的旗舰先被淘汰,最后胜出的是Poco F1,恰好我有一台这个手机,一言难尽。
  • 稳定可靠:这个稳定可靠大体上是总是能提供符合预期的结果,该启动的时候能启动,该拍照的时候会拍照,拍到的照片和取景预览时你想要的图像一致,拍视频时间长仍然帧数稳定不会崩溃等等,说起来好像都很普通,并不容易做到。
  • 可以撤销的编辑:可能很多人不知道,iPhone系统相机中的滤镜并不是永久性的,你可以用任何喜欢的滤镜拍照,比如黑白,然后未来觉得不喜欢黑白,这张黑白可以变回彩色的。拍慢动作视频的时候,你可以在相册里选择视频中的任意一段慢放,而且可以反复编辑。iPhone如果开启了iCloud Photo Library,那么你用系统相册也好,第三方app也好,对照片直接编辑,可以保存到原图(相册里就不会出现多个类似的副本),如果未来后悔了,可以随时恢复到原始的版本。
  • Live Photos:Live Photos是一个被广泛低估的功能,被低估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功能并没有被Facebook/微信支持,因此只能在iCloud照片共享或者线下见面的时候传播。Live Photos记录了快门按下前后大概3秒的视频内容。这个视频是非常好的「决定性瞬间」的补充,拍朋友聚会、宠物或者孩子的时候经常会有惊喜。这个功能Google复刻过,不过没有引起什么注意,国内厂商好像也没怎么跟进,小米9今年也加上了,希望做得好用。
  • iCloud Photo Library: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摄影的人,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云相册服务里,可以把手机平板和电脑上的照片/视频全部存放在云端,随时可以在你的任何设备上(包括Apple TV)访问完整的相册。对于使用相机的人来说,这个实在是太方便了,相机拍完的照片因为尺寸很大, 我很少用WiFi直连的方式传给手机,通常是用读卡器直接导入iPad或者Mac,这两个设备导入之后会自动和云端同步,然后就可以在手机上看了,反之亦然,手机上拍的照片不需要什么额外的工作,就可以在iPad/Mac上直接打开做后期处理。(Windows上也有客户端,可以上传和下载)
  • 内容消费:就像上面说的,照片拍出来是为了消费的,除了当场发朋友圈之外,另一个功能就是帮助我们记录下一些瞬间,而这些瞬间在一段时间以后回看都是宝贵的回忆。这部分功能需要在一个平台上积累一些内容才能感受到,iOS Photos在这方面做得我很满意,它会从人物地点时间的维度推荐过去的照片给我,比如2014年的今天、重阳节、某次聚会、某个朋友或者2015年在北戴河等等不一而足,每天都有一些新内容,时不时就会让我产生分享的冲动。刚才还用它的推荐生成了一段视频发给朋友。
  • 唯一合格的视频拍摄:目前iPhone是我用过的手机里面唯一把视频拍摄做到可用的,其他设备各有各的问题,举例来说,前几天路过菊花厂专卖店,又白瞟了一下Mate 20 Pro,拍视频那叫一个垃圾,白平衡不准,测光闪烁,取景有延迟且卡顿,目测大概只有20FPS左右,还有拖影,而且最高只能支持4K@30FPS。没用过好货的人拿着也可以用,但是用过了4K@60FPS和60FPS取景的iPhone,拿着这玩意拍真的是很不舒服。
  • 软件生态:这个都不用比,安卓厂商之所以不得不塞大量功能进系统相机,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手机厂商自己不做,没有什么第三方可以用啊【摊手】

写完这些,估计用喜欢安卓手机的人仍然不会觉得iPhone有什么好,无所谓啦,一个手机,用自己喜欢的就好了。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框架讨论问题

每次有点社会热点,人们的情绪总会经历大起大落,总是有爆料,有愤怒,有反转,有反转的反转,然后不同阶段入场的人们战作一团,纷纷表示:我是最有道理的。

但是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真理没有越辩越明,甚至根本就没有辩的这个过程,有的只是自说自话,有的只是「实名反对楼上所有回答」,有的只是「定体问」或者「TGBXS」。几天之后,尘埃落定,围观群众继续去围观下一个热点,留下你一脸懵逼,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讨论呢?讨论是为了把问题搞清楚。(而不是为了喷一把爽了,或者屁股亮出来获得认同)。把问题搞清楚包括问题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现在的进展是什么?以后会如何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面对海量的信息,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这件事儿,对人的要求可以说是空前的高,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看似讨论的行为,其实只有表达,没有交流。这种情况方式更容易激化矛盾而不是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讨论这件事儿是需要强交互的,讨论的双方(或多方)需要高频率的交换意见,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保证话题始终在同一个频道上。但是目前互联网的主流意见平台,无论知乎还是微博,这种交流都是广场大喇叭式的,我喊出我的声音,你们可以在下面叫好,或者你拿出自己的大喇叭?。这种交流方式决定了更多人去喊话而非交流,如果想进行高质量的交流,对参与者的自律性要求很高:收敛话题,关注讨论的重点,不撒泼打滚,不煽动群众。然而很难。

我觉得讨论问题该有的框架:

  1. 同步主题:我们在讨论的问题是什么;
  2. 同步背景知识:现在已知事实有哪些;
  3. 同步彼此状态:你的看法是什么,我的看法是什么;
  4. 交流彼此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我的意见是什么。

要做到也不难,大体上就是倾听,确认是否理解,同步信息,最后明确希望讨论的结果(解决方案?还是达成共识?)

写到这发现其实又是犯了职业病,毕竟大多数人讨论热点话题只是凑个热闹,跟风说两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或者正义感,未必要一个结论,就像上面说的,现在流行的媒介都是大字报式的,并不适合深入讨论,我又何必较那个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