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y Sunshine

Just too damn hot

方法论与这个世界

2015年前后的有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可能是病了,是职业病,会试图用产品设计/产品管理的方法论去解决一切问题,从工作到生活。再之前的一段时间,有个看法,觉得世间一切事情都应该有对应的方法论,我们可以用方法论获得最佳的结果。

几年后的现在回头看,觉得自己是个小傻子。

先从产品设计的方法论开始说吧,设计的大方法论就是明确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方法论可以用来解决任何问题,但是但从逻辑上看,这里面就有两个漏洞:

  1. 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被解决
  2. 不是每个问题都能够被解决

这两个情况生活中都很常见,前者可能是你女朋友只是想倾诉一下工作中的苦恼,你确在不断的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后者更常见,世界上有无数让你鞭长莫及的问题,徒增苦恼,无计可施。

从这个例子,我意识到一件事情(说出来有点可笑),这个世界,这个客观世界,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我们基于这个世界派生/抽象/总结的种种经验/方法/鸡汤,都是简化的建模,不可能完整的描述世界本身。「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作为文字表述出来感觉好像有点妙,似乎听过了道理就应该能过好这一生了,毕竟那么多道理都是在帮你理解这世界如何运转,然而,还差得太多啦。

也许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是人类相对低的脑容量和这个无比复杂世界之间的矛盾。

团队碎片化与扁平化

其实没什么关系,只是三年前今天拍的照片而已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到他们公司的近况,他说整理了十几个方向出来,每个方向都有一个小团队在推进。事儿太多了忙不过来。我当时听下来感觉似乎不太对,他们公司仍然算是创业期,这个状态听起来有点失去重点。也让我想起2013年MIUI的组织结构调整,把原来功能型的产品设计团队打散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组团队里面去。后面很多问题都是那个时候埋下的。

我曾经是扁平化坚定的支持者,甚至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这件事儿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当时见过组织结构的臃肿和缓慢,幻想一场彻底的革命,回想起来也是因为踩的坑少,如今已经不这么想了。说说现在的想法。

先明确一下我说的扁平化是什么,假设一个有400人的研发团队,10-15个人一组,形成30个小组,每个组都有组长,这些组长都直接汇报给一个老板(可能是部门GM之类的)

扁平化有哪些好处呢?

  1. 降低决策和沟通成本:一个扁平化的组织,绝大多数决策不会需要超过两层确认,大多数决策都在小团队内部确认就好了,管理层可能只是进行事后review,这样对团队来说是很爽的,我要新东西只要小团队内部觉得好就做了。如果在大公司可能项目立项审批就三个月过去,UI review再来三个月。
  2. 提高小团队内部凝聚力:因为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决策,所以对产品的主人翁意识会更强。
  3. 产出的结果高度模块化:因为小团队内部沟通迭代极快,所以多个小团队间不会有强耦合,结果上看每个团队产出的内容应该是模块化很强的。
  4. 老板的掌控感:因为直接管理所有的小组,所以对于项目细节的进展了解会比较多,有掌控感。

那么有什么缺点呢?

  1. 提高了团队间沟通成本:如上面所说,因为小团队内部沟通迭代极快,团队会倾向于在内部解决各种问题,一旦要跨团队沟通很可能就需要找到管理30个组长的老板,他因为直接管理人太多,分给每个小组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可能会成为瓶颈导致跨团队沟通效率低
  2. 宏观决策能力下降:小团队之后,每个团队将会非常专注于自己团队的小目标,如此一来,整个团队的愿景执行情况完全仰仗于管理30个组长的老板的判断,和上一条一样,他的精力很可能会成为瓶颈。
  3. 团队整体效率不是最优:虽然工作可以模块化,但是对特定方向,一定会有多个模块之间的协同效应,彻底拆散扁平之后,从组织结构上放弃了这种协同的可能性,团队能否达成协同完全靠团队的lead个人能力了。

所以,一句话结论:扁平化的问题在于协作效率。对应的解决方案就是对有协同需求的团队建立协调机制。

这个协调机制可能是临时项目组,可能是金字塔的组织结构,也可能是委员会,因地制宜。

2017 ++

又是一年末了时,有好几年没写过自己的年终总结了。。

在日本生活了完整的一年,不过只上了8个月班,因为嘛,夏天生了个娃,小胖丫头一枚,网名三喵,简称喵喵喵,现在每天都会瞅着我傻笑,希望她能健康长大。PS:日本没有落地国籍,这孩子是中国人。
小手已经明确要求叫三喵了

到日本生活一段时间,是我们两口子的一个愿望,实现了之后的感觉更多的是想念北京,还有长春。今年只回了一次长春参加婚礼,路线颇为拧巴,东京-大连-长春-北京-东京,算上这一次,总共也只回了两次北京而已。

来之前还有个愿望是以东京为基地好好玩一玩日本,这个部分实施得不算很好,2017年没出去野几次,算下来只去了足利、江ノ島、仙台、沖縄,有一半原因是老婆怀孕不方便野了,更主要的还是内心真的喜欢宅。。。不过电影,展览和演出真是看了不少。日本电影地方保护比国内厉害的多,多数好莱坞电影都会晚三个月甚至半年多以后才会上映(是的蓝光都出了),我们金牛座当然不会吃这个亏,所以去电影院看的多是日本电影或者国内没上映的文艺片。
内田英治的新片《獣道》

说到文艺片,是要感慨一下日本的艺术院线,至少在东京还是挺发达的,新宿周边就发现了七八家艺术影院, 渋谷附近也是不少。这样的资源自然不能浪费,特意去看了几场R15+的电影,接近年底的时候更是跑到上野的成人电影院去看了一场R18+。R15+的电影有一些文艺片,也有被称作ピンク映画(粉红电影)的擦边球情色片。R18+就是赤裸裸的色情电影了。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总归是见过真正的色情电影院,心情还是有一些小激动的。
正宗的成人电影院,里面放的都是赤裸裸的黄片

演出真是看了个爽,最满意的一场,可能也是我截至目前看过最满意的演出シン・ゴジラ対エヴァンゲリオン交響楽,演出素质极高,远超出预期,而且鷺巣詩郎亲自演奏,天野正道指挥,高橋洋子唱了那首歌,庵野秀明还人模狗样的出来露了个脸。不能再完美了。
シン・ゴジラ対エヴァンゲリオン交響楽音乐会散场

孩子出生之后嘛,受益于资本主义的福利,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陪产假,可以每天看孩子长大的感觉真的很好。为了保持自己的工作状态,在馒头商学院上开了个产品经理的入门课程,借这个机会对之前产品经理的工作做了个总结。

2017个人年度最佳

  • 电影:《Trainspotting T2》- Danny Boyle
  • 音乐:《T字路s》-T字路s,《三碗不过岗》-厨子和戏子
  • 电子产品:iPhone X - Apple
  • 书:没看新书,《海伯利安》值得一看。

2018年也很快就会过去,希望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希望喵喵喵健康成长。

PS:生了孩子之后,两只猫在家里的地位急剧下滑,也许只有回北京能拯救它们了?
相依为命的大喵和二喵(大雾

Beats Studio 3 Wireless上手

没有图,懒得拍以及反正网上到处都是,不差我这几张。

入手了一个2b耳机(因为左右耳罩上各有一个b。。。)
Beats是一个普遍被黑的耳机品牌,说实话如果不是W1芯片,我可能也不会考虑买它。但是这个耳机是目前唯一满足我所有需求的:

  • 主动降噪:我有几乎不隔音的AirPods了,需要一个火车飞机上用的主动降噪耳机
  • 无线:考虑到下一个手机肯定没有耳机孔了,无线是一定的
  • W1芯片:用了AirPods之后,无法接受没有W1芯片的耳机了
  • 能够链接音频线使用:最近觉得飞机上的娱乐系统片儿还挺新的,比自己拿iPad方便也舒适

Beats Studio 3 Wireless(太特么长了后面简称BS3W)是目前唯一用了W1芯片的主动降噪耳机,于是就它了,以下是一些感受:

关于我

不是发烧友,不信玄学,认为1000块钱以上的有线耳机声音表现能力都差不多,用过一些便宜耳机,森海塞尔HD448,舒尔215,Bose QC15/QC20,Klipsch Image One/X10。

音质

2013年的时候有段时间我挺想要个Beats的,有个朋友知道了,送了我一条Beats Tour。平心而论,音质不错,但是线材不太结实。。。
BS3W音质比我预期的好,首先完全没有传说中的低音轰头,反而是感觉低音的量比我之前用的Klipsch Image One还轻一点。解析力也没什么问题,声音颇舒适。缺点是稍微有一点闷。

降噪

降噪能力超出预期,但是没达到Bose QC15那种四大皆空的感觉,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底噪,类似白噪音。尝试了东京的电车和商场,足够提供一个安静听歌的环境了。
开启和关闭降噪的情况,音质没有区别,这个挺好的。

佩带

相当舒适:耳罩足够大,不会压耳朵;头梁设计合理,不会压头也不会夹,作为一个大头我表示很欣慰。缺点也有,一个是稍重,不过配重很均衡,所以虽然觉得有点重但是不会失去平衡滑落,另一个是Over ear的通病,戴久了会有点热?

操作

操作是按键式的,左边是音量+/音量-/播放键,逻辑和EarPods的三个钮一样,右侧是开关,这个开关键功能比较多,开关机,开启关闭降噪,重新配对。
说实话,不是太好用,主要是这样几点:

  • 操作分布在两侧,关闭降噪并暂停音乐,这个出门买菜比较常用的行为需要两只手,不方便
  • 开关键是按一秒开关机,双击开启关闭降噪,按五秒重新搜索设备,这个按一秒开关机的「一秒」相当微妙,不是按一下开,而是要按住一小下才会开。。。

连接

连接很方便,托W1芯片的福,和AirPods一样自动同步到其他登陆了同个iCloud账户的设备,这个的好处是iPhone/iPad/Mac/Apple Watch都可以方便的切换,而传统的蓝牙耳机一般只能支持记住最后两个连接的设备。
而且BS3W采用了Class 1的蓝牙方案,也就是说理论上有效距离是100米,办公室里起来去弄个咖啡什么的都可以不用担心断开。

其他

开箱体验有硬伤,比如外封套的阻尼过大,不好拿;箱子里第一层的纸板质感不太好。但是也有惊喜,方正的盒子和蛋形的收纳盒的对比感觉很可爱。
AirPods的方便,除了W1之外,更多的是多个传感器的功劳,所以没有光学传感器/运动加速感应器的BS3W也没法实现摘下暂停之类的方便功能。

总结

  • 优点:W1芯片连接方便,佩带舒适,音质和降噪能力对得起价格
  • 缺点:操作不是很方便,国行价格太贵(但是这个牌子仿品很多不建议淘宝买水货)

濑户内海

2016年十月的时候去了一趟瀬戸内海(セトナイカイ)。
濑户内海

契机其实是《燕尾蝶》上映二十周年,小林武史张罗了一场演出「円都空間 in 犬島」,主要是Yentown Band和莉莉周,简直是梦幻组合,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于是早早的买了票,并期待着。

这场演出是瀬戸内国際芸術祭的一部分,官网在这里 。这个艺术节每三年开一次,一次开一整年,2016年正好有这个艺术节,于是我们俩顺势逛了逛艺术节。

濑户内海这个地在日本的本州和四国中间,本来是个渔业发达的地方,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衰落了,于是转向了旅游观光和农业,现在最有名的土产貌似是柠檬。濑户内海有很多个岛,艺术节就分布在这些个岛上,有的岛上能提供民宿,不过我和媳妇还是选择了住城里的酒店,然后每天坐船去岛上看展。需要注意的是岛际交通都是靠船,末班其实都不是很晚,所以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尤其是如果深入岛内,一定要预留会港口排队买票的时间,不然晚上被困在岛上就悲剧了。

我们这次去了三个岛,具体的展出内容官网有详情

  • 犬島,目的:看演出
  • 直島,目的:地中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等安藤忠雄作品
  • 豊島,目的:豊島美術館

结合航线信息和酒店情况,最后决定住在高松市,顺便丹下健三设计的香川県厅和県立体育館。
交通是东京飞到高松,然后新干线回来的,新干线回的原因,主要是,我,恐高,经不起,连续,飞行。不过新干线的价格其实和飞机没差,第一次在日本飞国内线,主要感受是安检登机流程简单得不要不要的,真心方便。

然后就上图吧?

高松市

白天高松的商店街

高松貌似是四国地区最大的城市了,是香川県首府,只有四十万常驻人口,和日本其他不太知名的地方一样,你会发现安静整洁,但是有一丝挥之不去的破败气息,总能看到年久失修的老屋。
白天高松的商店街

香川県厅

県厅就相当于省政府了,这个香川県厅是著名设计师丹下健三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日式风格和钢筋混凝土结合在一起,感觉非常特别。
香川県厅

香川県立体育館

也是丹下健三的作品,如今已经停用了,颇为破败,造型挺。。。。蛋疼的?。后来看他做的代々木第一体育館,大哥可能那几年喜欢用混凝土做曲线。。。
香川県立体育館

琴電

作为一个省会级城市,当地的电车竟然不支持PASMO卡,还让我俩挺意外的。不过琴電的小车挺萌的。
高松琴平電気鉄道

岛上

因为多数展览都不让拍照,所以并没有什么详细内容 Orz

直島:李禹煥美術館

主要是来看安藤忠雄做的建筑设计,各种混凝土,李禹煥自己的作品太禅了,现代艺术真难懂。
李禹煥美術館

豊島:豊島美術館

丰岛美术馆叫美术馆,其实没啥展品,展品就是建筑本身,不仅不允许拍照,还有好多工作人员盯梢,偷拍也很难,可以心平气和的坐在里面的水泥地上,发一会儿呆。尺度很大,但是有一些有趣的细节,在里面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发现。
和豊島美術館合个影

犬島

这是一个叫做「隐形眼镜」的作品,一面由大量不同尺寸凸透镜拼成的墙。同个作者还有另一个作品也很有意思。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岛民的日常生活
岛民的日常生活

演出场地,犬島精錬所美術館,这里的体验式展览也相当有趣。
犬島精錬所美術館

其他

喵星人

每个岛上都有很多猫,走着走着就能看到,不过有的猫在流鼻涕,根据我媳妇的经验,可能患有「猫鼻支」,虽然不传染人,但是撸完务必注意洗手消毒。

散养的两只,很好看,可惜不是很健康
散养的两只
一只臭不要脸的小流氓,蹭着上桌要吃的
喵星人的事儿怎么能叫流氓呢

防波堤和灯塔

因为有很多岛,于是就有很多防波堤,和很多灯塔,对于内陆长大的我来说还是有些新奇的,觉得很好看
好看的红灯塔

灯塔和濑户内海

二十周年纪念演出特别棒,发行了蓝光,我还在人群找到了自己。这里可以看预告片(需翻墙)。

还有挑了一些照片,传到相册里了,有兴趣可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