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y Sunshine

Just too damn hot

Apple Vision Pro

最近在推和串上看到不少用 quest 模拟 AVP 的视频,主要想说的都是:「你看苹果说什么空间计算,我现在就可以哟!」。多少有点当年安卓装个 iOS 主题桌面的感觉。去年 AVP 发布让人感觉到可能能打开新世界,不是因为空间计算或者无限桌布的概,而是它可能解决了 A/V/M/R 没能走向大众的问题。

首先这个问题显然不是贵,Meta Quest 已经把价格推到足够低,但是仍然只是核心玩家圈子的产品,字节 Pico 甚至试图用钞能力把价格、内容、软件一次做到位,不但没出圈,而且还遭遇了后继需求无力。为什么?

全球 AR/VR 销量情况

目前 VR/AR 领域,VR 是主流,Meta 瞄准的核心场景是内容消费,主要是游戏,次要是看片,饼是社交。Pico 是 Quest 的复制品,在国内场景推看片多一点。AR 厂商倒是更直白一点:咱就是个戴脸上的大屏显示器,要看啥东西你们自己安排。

我自己用过初代 Oculus Rift,Quest Go,Quest 2,Nreal Air,只能作为玩具玩一玩,「体验一下」新鲜感。然后就是长久的吃灰。

其中 Quest 2 确实给人一种有点用的感觉,无论是玩节奏光剑,还是看 VR 视频对于喜欢此类内容的人来说都是基本可以接受的体验。说基本是因为,玩节奏光剑你会发现光剑不是很跟手,还抖来抖去的,说明空间定位精度还不够;看 VR 视频沉浸感是有的,但是清晰度低,内容制作水平整体上也差一些,尝鲜属性多过内容本身的价值。同样的,因为清晰度的原因,Quest 2 是不可能用来办公或者做生产力的,相当于用 VGA 显示器的感觉吧。

Nreal Air 说是电子垃圾有点过分,但是也好不了太多,佩戴舒适度不太好(镜片会碰到睫毛,纯设计问题啊),亮度还可以,但是清晰度和色彩一塌糊涂,空间定位也存在精度问题,无法把一个窗口精准稳定的固定在空间中。如果蒙上遮光罩看电影还凑合,也就是还凑合的水平。

从目前(2024年2月1日)看到的评测视频,Vision Pro 应该是解决掉了这两个问题:有着非常高精确度的空间定位(窗口在空间中不会乱晃,这和它本质上是个 VR 设备也有关系),极高的单眼分辨率。这意味着这个设备可以生产力了,当然也能爱奇艺。

Vision Pro 定义了三个主要场景:客厅、办公室、飞机上,其中客厅和飞机上是娱乐,办公室是生产力。M2 Mac Mini(16GB+256GB) + Studio Display 也要 2400 刀,这么看来 3500 刀的 Vision Pro 就没那么离谱了。目前看来它确实实现了稳得和物理显示器似的效果,而且分辨率足够,这意味着很有可能可以替代掉电脑 + 显示器的工作了。

缺点是:

  1. 这玩意不能直接给别人看,无法实现站在设计师身后要求往左调两个像素的老板操作
  2. 长时间佩戴可能有健康问题,无论颈椎还是视力,需要时间验证

至于娱乐场景,目前的官方举例完全避开了传统 VR,没有 VR 动作游戏,没有 VR 健身。只有看片和传统主机游戏,更类似 AR 的显示器式应用。也就是说,虽然你可以带着这玩意走,但是苹果设计的场景里并不是移动着用的,更推荐站桩使用。毕竟它挺重的。也许等 Vision Air 出来的时候,降低了重量,砍掉一些传感器才会再发展这个分支。

当然了,苹果没做不妨碍开发者搞这个方向,毕竟 Apple Watch 一开始屁都没有的时候,社区里就搞出了带着睡觉的玩法。让我们拭目以待一下。

最后,这玩意我买不买?
不买,今年的预算大概率给 M3 Ultra 新电脑了。Vision 等有轻便一点的版本再考虑吧。也许在 2026。

关于「iTunes真垃圾」的一些思考

iTunes 可能是苹果最受争议的产品,哦不,最受争议的软件产品?毕竟还有 Magic Mouse、初代 Apple Pencil 甚至刚发布时候的 AirPods 都受争议hhhh

之前设计 MiTunes 的时候做产品推演,理解了 iTunes 为什么会设计成这个样子,最近有一些机缘重新回忆了一下,记录下来。

iTunes 让人不爽的点

  • 内容管理逻辑:只能导入管理,不能直接管理文件
  • 同步逻辑:一个设备只能和一台电脑同步,不能方便的直接操作手机

内容管理逻辑

讨论产品逻辑的时候肯定不能脱离用户使用场景,如果看内容管理工具,iTunes 是地球上最好的,没有之一,但是如果看设备传输工具就不一定了。iTunes 的目标是做一个简单好用的正版音乐平台,消费者想听音乐的时候,在这里购买,所有买到的音乐可以在电脑上听,也能放到 iPod 上听,就这样。

在这个场景里使用的人不会遇到什么问题,问题出现在盗版、自抓轨音乐或者其他平台下载的正版音乐,总的来说就是文件型的音乐。

在苹果的理念里,内容管理,管理的是音乐、照片、应用,而不是 .mp3、.jpeg、.ipa 文件,这个更符合人的心智模型。我要某一张照片,某一首歌,而不是一个文件。这个理念背后是乔布斯早年的一个观察:用户在学习使用电脑的时候,初期学习曲线是很平滑的,直到遇到文件系统,相当多的用户难以跨过文件系统这道坎。这个观察符合我的日常观察,大多数「不太会用」电脑的人,是无法清楚的理解文件系统的。不过因为有工作娱乐的需要,年轻人可能会更容易跨过这个门槛。

一旦跨过了这个门槛,很多人就会想把一切都用文件夹的形式管理,于是「我想听这首歌」的需求,可能就被自己抽象成了「我想听这个mp3文件」。那么就不是音乐传到 iPod 了,而是我要把这个 mp3 文件拷贝到 iPod 上听。

iPod 为啥不支持拷贝文件呢?

因为音乐除了你听的部分之外,还有很多别的信息:歌手、作曲人、属于哪张专辑、什么时候发表的、什么风格、什么语言、获过哪些奖、你是不是喜欢、听过多少次,等等等等

这些信息势必需要被过滤检索,分散在每一个 mp3 文件的 id3 tag 里是不行的,需要建立数据库,一个数据库有所有歌的信息,可以方便的过滤和搜索,是不是挺好的(相比自己用文件夹形式管理mp3),然而,这时候如果用户把「周杰伦-叶惠美.mp3」改名成了「叶惠美.mp3」,得,数据库找不到播不出来了。于是iTunes 的选择是,默认文件和数据库统一管理起来,不对用户暴露文件系统。

所以 iPod 为啥不支持拷贝文件呢?因为文件里面的 id3 tag 内容不可控,到 iPod 上你甚至可能找不到这首歌(因为歌曲名错了或者乱码),只有完全按照文件索引的播放器能满足拷贝文件听歌比较好用这个需求。

同步逻辑

写到这里,其实同步逻辑的原因也解释了一半了,iTunes 始于个人电脑作为内容库管理核心的年代,整体逻辑是电脑是全量资源,挑选一些放到手机上,那么为什么需要同步,而不是单向传输?

如果不是设备同步逻辑,可以怎么做?

  • 豌豆荚方案:手机连接电脑之后,直接管理手机上的内容,比如安装、删除应用,从网上下载音乐,添加删除照片
    问题:iTunes 的内容库和这个没关系了,这个是单纯用电脑界面管理手机。
  • 电脑上的内容可以拖到手机上,手机上的内容也可以拖过来,手动维护
    问题:纯手动管理是可以的,但是体验不好,因为连电脑肯定是要做一些事情的,典型场景是同步通讯录、安装软件、更新媒体(电影、音乐、书,包括添加和删除)、备份照片,如果每一项都手动处理很难用

iTunes 方案:自动同步,每次连接自动按照设置把电脑上更新的内容同步给手机。
问题:冲突处理,如果和多台电脑同步,电脑之间信息没有同步,会出现3方冲突处理的问题,很难完美解决,需要逐项对照,因此仅支持每台设备和一个电脑同步(同时也规避了一些 DRM 的问题)

综合来说,iTunes 选择了一个对闭环生态友好的产品方案,但是对很多仅因为 iPod / iPhone 硬件而不是 iTunes 商店体系购买 iPod 的消费者来说,就会觉得很难用。

如今 iTunes 已经退出历史舞台,iTunes Store 也行将就木,Streaming Music 的时代,终于没人再纠结能不能拷贝 .mp3 了。

车上是否需要一个触屏米家 app?

注:本文写于2021年5月,如今看来没有什么本质变化,发上来分享基本的思考逻辑,部分内容因为保密原因隐去

过去一两年,经常有各种渠道的主机厂/Tier 1 找过来,希望在车机系统上集成米家 app,以实现所谓「车家互联」,在车机上使用 GUI 控制家里的设备。

目前(2021年5月),我们认为这是一条不靠谱的路,不值得投入,原因如下:

用户场景

消费者为什么需要在车里控制家里的设备?有哪些场景?

车作为触发条件,联动家里的设备

  • 开车到家门口,家里空调自动打开,烧上热水
  • 开车离开家时候,关闭家里的灯之类的节能

车作为被控设备参与到联动里面

  • 冬天出门的时候,自动远程打开车里的空调

人在车里的时候控制家里的设备

  • 看看监控摄像头
  • 查看家里的状态
  • 开关灯等等

其中,前两类需求并不是 GUI 控制,而是自动化,需要让车作为一个设备接入米家,在车机上安装米家毫无帮助。第三类,作为司机驾驶的时候是没有 GUI 需求的,应该通过语音解决,如果不是司机本人,那么手机操作会比车机 GUI 更方便。

请注意:部分场景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需求比较低频和小众,投入产出比低,比如消费者就是想快速扫一眼家里摄像头,通过语音说小爱同学我要看摄像头,然后在车机屏幕上展示出来。在这里车机这块屏和车无关,只是一块屏。

车和家的关系

随着自动驾驶能力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在强调「第二起居室」之类的概念,在完全自动驾驶的时代,人在车里的注意力可以得到完全的释放。在这样的未来里面,车和家是什么样的关系?

举一个不完全恰当但是合理的例子,在现有的技术能力里面,如下四个场景你在路上的注意力是几乎完全释放的,在这种情况下车和家互动的需求也是有相似的:

  • 私人短途:出租车/代驾
  • 公共短途:地铁
  • 私人长途:别人驾车你乘坐
  • 公共长途:火车/飞机

个人判断完全自动驾驶并不会创造出在车里关于家的新的需求。

Goodbye 2022

又一年,年更博主上线了hhhh。

2022年从各种意义上说都是艰难的一年,好消息是它过去了,坏消息是,它肯定不是未来十年中最糟糕的一年,希望我的判断是错的。

回顾这一年,我的关键字可能是「作」。一年前的期望,希望这一年能过得真实一点,这个目标是做到了,屁事少了一些,不过对社会有价值的事儿好像也没做什么。

工作

这一年辞职两次,简单复盘离职都是很正确的决定,但是第二份工作入职确实草率了,值得反思。从外部视角看,许婶说我属于用自己的职业生涯作死,没毛病。

虽然作死了也有所收获:

  1. 大体上搞明白企业SaaS是怎么做的,以及为什么在中国就是不赚钱;
  2. 之前老提醒年轻人,时间花在哪里,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在自己身上实践一下,如果工作方面投入的时间都是浪费,不如陪陪孩子;
  3. 对某大厂为什么成功有了近距离的观察。
投资

坏消息是赔得一塌糊涂,好消息是早早的就清仓了美股,所以虽然一塌糊涂,还不至于肝脑涂地,2023年大概率走求稳的线路,不敢浪了,不敢了不敢了。

学习

职业方面下半年学了一大堆概念,真说有用吧,也难说,方法论方面没有什么质的变化,只是想明白一件事儿,之前太执着于设计,需求才是更本质的问题。供不应求的时候是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的。
乱七八糟的技能方面

  • 因为年底北京封城,学会了烤面包,主要是吐司🍞;
  • 因为孩子学围棋,自己也跟着学会了。挺好玩的,推荐;
  • Swift 学习搁浅中。
年度
  • 音乐:从去年底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是在听中島みゆき,因为那首<糸>的关系,Apple Music 记录我播放最多的是福山雅治的一张翻唱专辑,另一张没有被记录上的应该是<沿志奏逢4>,年底因为<First Love>的原因,又循环起了宇多田ヒカル,基本上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是CPOP爱好者了😂;
  • 电影:今年没看到那种「我艹真牛逼」的电影,感受最好的应该是动画片《鱼缸的肉子酱》,另外《Don't look up》和《Bullet Train》挺好看,《西线无战事》糟糕。补了两个好看的老片《背靠背,脸对脸》,《Yesterday》推荐。
  • 游戏:PS5系统自带手柄游戏好玩极了。
2023

本来以为疫情防控会逐步放松,到2023年3月全面开放,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很多人弹冠相庆所谓「疫情结束了」,我确实感觉到疫情才刚刚开始。过去的一个月感觉在经历一场漫长的9.11,希望2023年少一些超额死亡。

50 天 5000 公里 ET7

8 月底从字节跳动离职了,挺有意思的四个月。

离职之后趁着暑假还没结束,寻思带娃出去玩玩,疫情开始以来就没回过长春,随着东北充电网络的建设,感觉开车回去也不错,于是就跑了个长途,算上各种带娃玩,50 天开了 5000 公里。我原来只是短途通勤驾驶为主,这一个多月算是非常重度的驾驶了。

寻思写写感受,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可算是站到书桌前面了。

The Good

上一篇刚提车时候的感受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车很好开,这段时间试了舒适、运动、运动+等不同的模式,体感挺不一样的。就我自己来说「舒适」有点肉,也有点晃,日常使用「运动」挺舒服的,偶尔想皮一下的时候「运动+」确实也很快乐。但是我媳妇日常就是用「舒适」,各个模式区分度挺明显的

其他的,空间方面十分满意,舒适度很好。智能化有所提高,车机流畅度和可靠性佳,行车记录仪清晰信息丰富,都是比原来ES8显著提升的。

能耗比SUV是肉眼可见的更省电,另外这次没有做外观党,选了小一号的19寸轮毂,不颠,美滋滋。

另外现在换电站越来越多,电池资源也很多,短期租电池的饼已经吃上了。8月底我租了100度电池开车北京到长春,中间因为沈阳疫情,绕路跑了一段四百多公里高速没有充电站的线路,大电池给的信心是稳稳的。长春有好几个换电站,十分方便,对于没有换电站的城市很多也部署了蔚来的充电桩,北方八省用蔚来的充电桩充电每年免费1000度电,基本就没有什么能源成本了。这次往返长春高速休息的时候充了一会儿,20块钱左右,这就是全部能源成本了。

The Bad

车虽好,但是不完美,小毛病还挺多的,比如部分功能还是要OTA交付(守卫模式);手机蓝牙钥匙灵敏度有问题,开车门到车尾的功夫就自动落锁了;或者我和媳妇一起走向车,明明我在前面,却判断是媳妇要上车,自动登录了媳妇的账号;还有车上的人脸识别切换账号,识别特别慢,经常等不及就直接手势密码了,小毛病不少。

还有一些小毛病最近一次系统更新解决了,按照用ES8的经验,估计过完年整个系统成熟度会比较高了。

The Ugly

除了前面提到的小毛病之外,还有一些大毛病,对于某些朋友来说可能就是deal breaker了。从ET7开始交车以来,社区里就一直有小电瓶耗尽导致的趴窝情况,据我的观察不是个例,官方有解决方案,但是一直没有彻底解决。

另外随着车主越来越多,对蔚来服务团队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置换车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小状况,因为带着2018年的预期,多少还是有点不满意的,还好结果不错。

总结

  1. 车很好,推荐,如果是3-4人家庭用车还是用ET7,空间方面更舒服,如果只有1-2人ET5也不错
  2. 消费者对于新势力的智能化期望是对齐现在的智能手机的(对于传统厂商的车基本上就对齐功能机),这方面蔚来在克制和优雅方面表现得很好,但是在智能座舱本身的功能创新上弱了点(此处的创新不是只电视)
  3. 买车是挺大一笔钱,一定要试驾了看看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