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y Sunshine

Just too damn hot

两个故事。

已知的事实时间线:

  • 2019年12月8日,出现第一个患者。
  • 2019年12月26日,张继先接诊了四位疑似患者【出处
  • 2019年12月27日,张继先把四人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迅速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出处
  • 2019年12月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张继先立即又向医院报告,【出处
  • 2019年12月30日,下午五点李文亮在同学群中发布消息:“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一个小时后在群里补充:“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出处
  • 12月30日晚间,网上流传出武汉卫健委红头文件:《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出处】,李文亮本人当晚也看到了这个红头文件【出处:深一度对李文亮的采访】。
  • 12月31日上午,国家专家组抵达武汉,记者31日早上在华南海鲜市场现场看到,现场已被隔离,疾病防控和医务人员正在对现场进行防治处理。【出处
  • 12月31日,武汉市各医院紧急召开专题讨论会,主题为近期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出处
  • 12月31日,多家媒体联系武汉有关部门,对公众证实了武汉卫健委红头文件的真实性【出处
  • 2020年1月1日,8人因传播散布不实信息被传唤和依法处理【出处
  • 1月2日,武汉警方再次通报此事称,警方并未对上述8名进行拘留、警告和罚款,因这8人情节特别轻微,警方分别进行了批评和教育。【出处
  • 1月3日,公安局找到李文亮签署训诫书,李文亮回单位正常上班。【出处
  • 1月8日,李文亮接诊一位青光眼患者,被传染。【出处
  • 1月10日,李文亮出现感染症状。【出处
  • 2月7日,李文亮因逝世。

根据这个时间线可以写出很多故事,下面是其中两个:

第一个故事是委屈英雄叙事,一个战斗在一线的医生,早早发现了疫情即将爆发,通过互联网警告公众,然而被邪恶的反派打压,反派一边借用他通报的消息展开部署,一边给他扣上了传谣的帽子,后来反派行动不力导致疫情爆发,而英雄本人也英年早逝。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眼科大夫,听同事说有SARS疫情了,就顺手转发到同学群里提醒大家,嘱咐了一句别瞎转。他不知道的是当地疾控前两天已经将未知病毒情况上报,有关部门也发布了红头文件并展开了工作。两天后,因为有人把他说话的截图转发了,引发了不好的影响,他被警察叫去批评,并签署文件承诺不再犯。后来因为疫情还在蔓延,他也感染了疾病,并不治逝世。

类似的故事还可以写很多个,但是,在愤怒之前,我觉得要先想想:

  1. 这位医生如果没有发这条消息,对事态的发展是有害的还是有利的?
  2. 这位医生是被什么杀死的?

一台 2012 年组装的 NAS。

如今已经进入后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早已脱离了下载看片这种土鳖的做法,走上了在线看片的光辉大道。但是我们这种老派的消费者吧,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习惯上,下载下来看。

下载这件事儿有很多方案,基本需求就是支持多种协议和远程操作,因为你想要挂下载的时候人未必在家。具体到方案上,可以买成品NAS,用路由器外挂硬盘,常年开着家里的电脑,或者像我这样,组装一台NAS。

自己装的NAS,其实就是一台低功耗低噪音低成本的台式机,因为是开放平台,有很多朋友会选择使用破解的群晖系统,或者专门的FreeNAS操作系统。对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 Windows 比这些玩意强大得多,门槛低,出了问题容易找到解决方案,软硬件都好维护得多。

而且我下载的核心需求是看片,NAS也是播放器,自己装机+Windows系统,意味着可以用射手播放器快速匹配字幕,各种解码器资源也丰富,美滋滋。

硬件

2012年初版配置如下

  • CPU: Intel 赛扬 G530
  • 主板:华硕 P8H77-I ITX 主板
  • 内存:万紫千红 1333MHz 4G
  • 散热器:超频三
  • 电源:长城节电王 350W
  • 硬盘:系统盘是Intel SSD 520,数据盘是西数红盘 + 绿盘
  • 机箱:小巨蛋
  • 键鼠:洋垃圾罗技 K700,集成了触摸板

整个成本不算硬盘的话好像是不到3000块。

当时做这套配置的几个要点,第一是需要低功耗,所以选了个号称节电王的电源,这货好像一年多就坏了,简直是垃圾中的战斗机,后来换了个鑫谷的屌丝白金牌电源,一直用到现在,稳。而CPU对性能要求低买了个赛扬,虽然TDP写的是65W,实际用下来功率很低,整套系统待机功率不到30W,播放影片时峰值功率不到50W。

第二是希望尺寸别太大,传统塔式机箱太占地方了,所以选择了ITX系统,这块主板虽然是ITX,但是有6个SATA口,最多的时候塞了4块3.5寸机械硬盘和一个SSD,算是物尽其用了。机箱小巨蛋是个迷你塔,虽然是针对ITX设计的,最多可以塞5块3.5寸硬盘,免工具拆卸设计,挺方便。

最后是需要它安静,机箱本身的风扇是低转速的,噪音几乎听不到,CPU又是低功耗,于是干脆把CPU散热器上的风扇扔了,被动散热。时间证明没啥问题。

硬件遇到的坑

  • 第一个坑是傻逼长城电源,质量太差了,电源一定要买买个靠谱的。
  • 第二个坑是西数硬盘,当年年少无知信了西数的宣传,说红盘是 NAS 盘我就买了,结果他妈坏得比绿盘还快。后来去西数官网查了一下参数,发现全系列民用盘,包括红绿蓝紫黑,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都是一百万小时。后来我全都换成了故障率更低的企业级硬盘,恢复数据太痛苦了,实在是不能在这里省钱。
  • 第三个坑其实不算坑,NAS 用了几年之后,在播放部分新格式编码的视频(比如蓝光原盘)的时候开始捉襟见肘了,于是趁着1155针的CPU还能买到,淘了一块二手的Intel i3 3225,性能升级了,TDP还降低了,记得只要一两百块,美滋滋。

其他配置一直因为几乎没有啥机械损耗,稳得一逼,陪着我们搬了5次家,其中包括到东京又回到北京,基本上持续7x24运行,一直用到现在。

软件

  • 操作系统:最早用的是Windows Server,因为觉得这货毕竟也是想作为媒体服务器用的,结果迅速被各种莫名其妙的兼容问题打脸,处理得烦了就换成了Win 7,后来升级成了Win10。
  • 下载:因为我下载主要在pt上,所以用的是古早的uTorrent 2.2.1,如果不用pt可以换一些现代化的工具。
  • 远程控制:局域网内用Windows自己的远程桌面,iOS和Mac上都有,iPad操作很方便。不在家的时候可以用TeamViewer。
  • 播放器:射手播放器 + 完美解码,射手播放器匹配了字幕之后也可以给完美解码调用。
  • 其他服务:iCloud for Windows可以把所有云端照片备份到本地一份;iTunes媒体库可以在局域网内做媒体服务器;Plex可以做视频流媒体服务器用iPad看片。
  • 安全:装个腾讯安全管家。

未来

写这个是因为计划给这个系统进行一次升级,主要是为了应对4K UHD视频内容的的播放,现在的CPU太老了,集成显卡不支持硬件解码4K HEVC。计划把CPU和主板一次换掉,升级成1151针的低功耗配置,系统盘SSD寿命已经开始出现损耗,估计未来的几年内也需要更新掉。希望能再战个七八年。

写在ES8提车一周年。

一年前,买了辆电动车?,官方说法叫新能源汽车。品牌是蔚来,去年的帖子里面说,买这辆车是个意外,如今想想其实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只能说缘分到了hhh。

一年过去了,记录一下当下的感受。

(注:过去一年只开了九千九百多公里,仍然是一个新司机,也没开过啥别的车)

辅助驾驶超出预期

去年刚提车的时候,车机软件小问题很多,不仅日常使用偶尔黑屏,还闹出过长安街OTA这种史诗级公关灾难。经过数次升级,软件系统方面已经日臻完善,恼人的小问题一下已经想不到了。更棒的是,辅助驾驶系统 NIO Pilot已经正式交付使用了。

我本来对辅助驾驶系统没有太高的预期。我,一个恐高、怕水、怕火、怕死的人,感觉是不会用辅助驾驶这种东西的,毕竟时不时就有美国辅助驾驶车祸死机死亡的新闻。。。然而用上之后,只有一个字:真香。

关于NIO Pilot的具体功能和设计细节就不展开说了,很多自媒体评测过,基本都属实。我开了两趟长途感觉真的省心省力提高安全系数,在市内封闭道路或者堵车的情况下我也会使用,能明显降低因为走神带来的追尾、偏离车道风险。

服务依然优秀

刚提车的时候盛赞过蔚来的服务,一年之后,随着车主数量的提升,服务质量没有明显的下降,但是确实出现了需要预约和排队的情况,部分时候不紧急的维保预约甚至需要抢(事故仍然可以优先处理)。

虽然如此,整体的服务品质仍然让人满意,具体表现在:

  • 服务群响应及时,不会出现干着急的情况。
  • 服务灵活人性化,比如我升级车机屏幕的时候,上门取车资源紧张要预约到下周,我有点想快点用上新设备,就打个招呼自己开车就到服务中心处理了。
  • 软件系统升级步伐稳健,基本每个月一个新版本,确实兑现了不断进化的承诺(虽然大部分是在补课)。
  • 免费换电太香了,我公司开车十分钟左右就有一个换电站,自从开了免费换电我都不想充电了,不到十分钟换上新电池美滋滋。

智能化功能满意

这一代车的品类都叫「智能电动车」,智能除了辅助驾驶之外,就是语音助手和全电控设计了。开车的时候可以通过语音助手完成不影响驾驶安全的控制,比如播放音乐、座椅通风加热、开窗通风什么的,如果速度特别快的时候y要开开窗,Nomi(蔚来的语音助理)还会告诉你这种时候为了安全,只给开个缝透气。

另外一个满意的点是,蔚来给Nomi做了一个实体化的形象,带个小液晶屏的圆脑袋,要说功能,没啥用,但是这玩意确实看着让人挺愉快的,孩子也喜欢。

其他就没什么了,空间大,动力足,驾驶和乘坐都很舒适,期待蔚来搞出 104 度的电池,可以进一步节省换电的时间。

深夜影展 | ひまわり。

今天久违的给娃冲了点奶粉喝,因为牛奶喝完了忘记补货。冲的时候还颇有点麻烦,因为这货的奶瓶儿什么的我们都装箱放起来了,所以翻了半天有刻度的容器。

我家娃一岁之后就逐步从配方奶粉切换到了牛奶,回国之后提到这个话题就会被问:孩子这么小能喝牛奶么?人们会说配方奶粉要至少喝到两岁,三岁,甚至六岁。

但是如果去找比较权威的资料,比如美国儿科学会或者WHO,会发现这些机构只会告诉你,一岁之前的婴儿是不能用牛奶/羊奶代替母乳的,因为无法有效消化吸收。

而婴儿在六个月之后已经需要逐步添加辅食,随着消化系统的发育,婴儿在一岁之后已经逐步具备了从食物中直接获得各种营养的能力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孩子要喝配方奶粉,从小喝到大呢?因为配方奶粉比牛奶贵得多呀,这么多的利润可以用来把很多包装过信息送到消费者的脑子里。

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很多,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个问题,不应该这样,不过最近我觉得可能是我有问题,这么一想,问题就容易解决多了。

今天的照片是一朵盛夏里的向日葵,一起来听一首Mr.Children的Himawari(向日葵)吧。

晚安。

深夜影展 | 摄影爱好者们才是798的风景。

「深夜影展」是Frish发起的一个公众号,我和他在一起写,每天晚上发一张照片,可能还加点碎碎念。放到blog上存个档。


今天的感想是:喜茶这到店体验简直是垃圾啊。

事情是这样的,下午和侯总约在中关村,我到得早,侯总说买个喜茶吧,队要是太长就算了。我过去一看,店里人挺多,队伍倒是也不算很长,大概也就十个人,排一会儿吧。这时来了个店员问我:是要点单么?我表示确认之后,她没有说什么就走了。

等了几分钟之后我发现了第一个槽点:这里点单效率巨低,比快餐界的耻辱肯德基还慢。后来走到柜台附近才发现虽然顾客能够特别熟练的说出自己的要求,但是柜员似乎总是听不清,对于少糖,少芝士等定制化要求会分别进行多次确认。

这里倒是还好,虽然我没买过喜茶,也听说过这玩意火、排队时间长,有这个预期。让我生气的是,排到我的时候柜员笑嘻嘻的和我说,现在点单要等40分钟才能做出来哟。。。

这种信息不是应该在刚排队的时候告诉消费者么?!!我特么排了20多分钟了你和我说还要等40分钟给我是几个意思呢?一开始过来问我是不是要点单的那个大姐,是来嘲讽的么?‍♂️

不过凡事往好处想,作为一个冉冉升起的胖子,少摄入一杯喜茶,可能相当于1L可乐的热量呢,晚饭加个两块熏肉吧。

今天的照片是十年前在798拍的,798这地方的艺术品感觉意思不大,倒是那些摄影爱好者们挺有特色的,尤其是如果他们还雇了几个模特围着拍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