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y Sunshine

Just too damn hot

写作需要阅读

最近看新闻看得多,
看各种八卦看得多,
看价格看得多,
看图片看得多,
偏偏文字看得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因此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也不足为奇。

刚才看了卧虎
开场很大,大的有点扯
肉身有点散,100分钟不够用,不过还算有特色。
结尾很不错,点到即止。
郭羡妮那个角色戏有点多得离谱了。
整个片说教气氛有点重,别的都好。
很幽默:越他去钓鱼然后用石头砸死他哈。还有几处。

最近要读点书了,
平凡的世界不能说无聊,但是也称不上有趣
华丽范儿的不喜欢,逻辑差的没有爱。
找点书看也不容易啊

很对胃口的JPGMag

Photo Guidelines

JPG is not just another photo sharing site – it's a community that's come together to create a photo magazine. And that photo magazine is not just about photography – it's about a specific kind of photography: authentic, brave, and real.

We're about mostly unmodified photos. That means we do not accept photos that have been overly Photoshopped. Adjustments to color and sharpness is just fine, of course. Just keep it real, baby. Here's a handy rule: If anything has been digitally added or removed (well, besides dust), it's probably not right for JPG.

That said, there are a few things we specifically do not allow.

1

NO Digitally-Added Text

You do not need to add a copyright statement to your photo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m. Your photos are protected under copyright law anyway, and you don't lose that protection by uploading them here.

2

NO Multiple Photos in a Single Upload

When we ask people to vote on submissions, it has to be a fair fight. It's not fair if you load your submission with more than one photo. So one photo per upload, please.

3

NO Misrotated Photos

There's no way to rotate a photo once it's been uploaded, so please rotate your photos to the correct orientation before uploading them.

4

NO Digitally-Added Borders

Your photo will automatically have a thin black border on the site. In the magazine, we don't have borders at all. So please don't add a border to your images. If your photo has a "natural" border from the film, that's okay, but we'll crop it for the magazine.

5

NO Digital Enlargements

The JPG Uploader will only accept photos that are at least 2200px wide or tall. This requirement is to make sure your photos look good in print! Please do not enlarge your photos to be larger, as it lowers the image quality dramatically.

6

NO Partial Desaturation (aka "Cutouts")

Desaturating part of an image to direct the eye to the remaining color part is a cute technique, but we'll never print it and we don't accept it on the website. It violates our "mostly unmodified" rule, and, besides, it's just annoying.

7

NO Things that Aren't Photos

The following things are not allowed in JPG: scans of things other than photos, paintings (or simple photos of paintings), illustrations, screenshots. If it didn't come out of a camera, it doesn't belong here.

So what do we want?

We want your best photos, your favorite photos. Photos that you look at and think, you know, there's something really special about this one, and I'd like to share it with other people who have a thing for photography.

奔腾验钞机 之 5元钞 郑渊洁作品

5元钞
  币种:人民币
  版别:1980年版
  号码:FP55980166

先自我介绍。我是一张5元面值的人民币。号码FP55980166。1980年版。我1985年首次离开银行进入人世间。至今已整整10年。你一定认为我的主人的数量加在一起是天文数字。如果你现在见到我,一准会吃一惊。10年过去了,我还是一张崭新的钞票。

在这3650天的漫长岁月中,我只拥有过两位主人。罗素夫和边杰。罗素夫是女性。边杰是男性。两人之间经历过人际关系中的几乎所有关系。陌生人。朋友。恋人。非同寻常的恋人。敌人。

我的履历很简单:1985年1月7日至1985年1月8日在罗素夫手中。1985年1月8日至1995年9月1日在边杰手中。1995年9月2日至今在罗素夫手中。

我活了10年,仍然玉洁冰清,浑身一个褶子没有。我觉得这就是保值,尽管10年前用我可以在餐馆吃一顿涮羊肉,现在我也就值一小碗佐料。依我看,保值是人类最幼稚可笑的一厢情愿的词汇。连人的生命都保不了值,更甭提其它东西了。再说了,求保值心态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种亵渎。

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边杰的,是我。在这10年中,他天天将我带在身上。可以这么说,没有我激励他,他不可能有今天。

我创造的价值大大超过我的面值。

是我使边杰从一个穷光蛋变成了千万富翁。完成这一转变用了10年时间。

我敢说,我是世界上唯一的目睹一个人从穷光蛋到千万富翁全过程的5元钞人民币。你大概已经发现我说话很严谨。

人要活得好,要么全凭良心,要么一点儿良心不要。就怕一半儿对一半儿。依我说,要想真活得好,必须有良心。靠没良心换好日子,最终有好结果的不多。太阳为什么天天东升西落?宇宙间万物都有行事的规矩。上天给人定的规矩你自己去琢磨。

我是1985年1月7日上午10点27分从一家银行的储蓄所到罗素夫手中的。

我是当天早晨由武装警察从金库押送到那家储蓄所的。当然,同行的不是我自己,还有不少我的同胞。在这之前,我还被押送过一次,是从造币厂到金库。

罗素夫到储蓄所取钱。她是一个挺漂亮的姑娘。

人长得漂亮,是好事,也是坏事。漂亮一般就不安于现状。靠容貌改变现状往往是灾难的开始。世界上有千万种职业供人们谋生,但归根结底,人是通过4种方式谋生。第一种是运动肌肉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力劳动。第二种是运动脑细胞方式,也就是常说的脑力劳动。第三种是脑细胞和肌肉共同运动方式。第四种是靠脸蛋儿谋生方式。

罗素夫将银行职员递给她的钱清点后装进包里,离开储蓄所。

她的家比较俭朴。她回家后干的第一件事是把我们从包里拿出来又清点了一遍。

不知为什么,她把我从同胞中单独拿出来,压在桌子上的玻璃板下边。

在玻璃板下边很不舒服,除去重力不说,还不透气。唯一的优点是能见度高。

罗素夫的家除了她还有她父母。罗素夫23岁。尚未出嫁。

“钱取回来啦?”罗母看着桌子上的钱问女儿。

罗素夫点点头。

“有他多少?”罗母问。

“5元。”罗素夫用嘲笑的口气说。

“一共多少?”罗母问。

“800。”

“有这么合着存钱的吗?”

“为了凑个整数,当时差5块,他给补上了。”

“什么时候和他摊牌?”罗母问。

“明天。”罗素夫兴奋地说。

罗父从另一个房间走过来加入讨论。这个家庭似乎出了大事,从他们的表情判断,是喜事。

可喜事干吗要用“摊牌”这种词汇?

罗父和罗母给女儿出谋划策,内容是有关和“他”摊牌的。

“罗素夫,电话!”居委会的老太太在楼下用洪钟般的与年龄明显不符的嗓子呐喊。

“李先生的电话!”罗素夫从椅子上一跃而起,满脸喜悦,跑着下楼接传呼电话。

“说话温柔点儿,嗓音别太大!”罗母扯着嗓子叮嘱女儿同李先生在电话里说话要轻声细语。

也许是我刚来到人世间的缘故,我看不懂。

我想,你现在听我说到这儿一定也如坠五里雾心急火燎。我干脆暂时钻进时空隧道,抛开我到人世间的时间顺序,怎么能让你听得明白我就怎么说。

边杰和罗素夫青梅竹马。他俩从幼儿园开始同班,一直同到高中毕业。两人何时进入恋爱关系,已无从考证。

罗素夫的外貌看官已经有所了解。边杰亦是一表人才,身高一米八,五官端正。亲朋好友邻里同事都认为边杰和罗素夫是天生地造的一对儿。双方的父母更是自豪不已。罗素夫和边杰称呼对方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已有3年历史。更改称呼的前一天,他们走得近极了。极限。

双方父母和当事人于半年前开始准备罗素夫和边杰法律上的婚礼。住房和用来武装新居所需家具电器的资金已经到位。边杰在政府机关当小职员,当时的月薪是49元。罗素夫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进出口公司,月薪与边杰旗鼓相当。只是罗素夫为独生子女,边杰却有两个妹妹。边杰每月都要将工资交给父母,自己只留5元。

那是一个不谈钱的年代。如果有谁说“我想挣大钱”,旁人会像看怪物似的看他。罗素

夫从未对边杰将工资的绝大部分交给父母表示不满,她每次和边杰约会都主动花钱。边杰也从未觉得抬不起头。

那又是一个变革的年代。按说,什么都好变,难变的是观念。但在当时,变得最快最大的恰恰是观念。观念的通货膨胀程度高于物价。这是为什么人们能够承受物价上涨幅度的根本原因。如果观念变化程度低于物价变化程度,就会出问题。万幸。

边杰经常和罗素夫在罗素夫家附近的一条路上散步。这是一条很不错的路,平坦光滑的路面,人行道上长着使人愉悦的树,棵棵发育健全身材丰满。

不知从哪天起,这条路两旁的便道上搭起了连成一片的铁皮房子。小贩告别板车登堂入室相继开张。有餐饮有美发有彩扩有书刊有装修有服装有水果……

在方便购物的同时,昔日宁静的路没有了。由于没有了便道,行人不得不和汽车浑然一体地行进在机动车道上。商亭没有下水道,路面自然成为店主们宣泄各种门类脏水的必然场所。往日干净的路面变成了一根发霉的油条。便道上的树或被围困或充当免费错别字广告的支架,好好的树变成了盆景展览,七扭八歪。张牙舞爪的滚烫的油锅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过往的男女老少,使人弄不清是谁吃谁。

罗素夫和边杰失去了散步的路,得到了购物的方便。

几乎所有人都像这条路一样,在变。

罗素夫和边杰的结婚日程已进入倒计时,准备工作也到了紧锣密鼓阶段。

一天晚上,边杰下班后直接到罗素夫家。罗素夫也刚下班进家门。

“告诉你个好消息。”罗素夫对帮着岳母洗菜的边杰说。

边杰的视线从水池子里移到未婚妻脸上。

科学是一种宗教吗?

发信人: amos (清新 健康 专业 又好又快), 信区: Thinking
标 题: 科学是一种宗教吗?
发信站: 天大求实BBS (Fri Nov 9 13:57:34 2007), 本站(bbs.tju.edu.cn)

——在1996年美国人道主义协会颁奖仪式上的演讲

理查德·道金斯

把艾滋病病毒、疯牛病和其他一些东西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涂上世界末日的色彩,这是很时髦的一件事。但是我认为可以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宗教信仰才是世界最大的邪恶之一,它的邪恶程度可以与天花病毒相提并论,但是比它更难根除。

宗教信仰——作为信仰它不是基于证据的——是任何宗教最大的缺陷。看看北爱尔兰或者中东地区,谁能相信宗教信仰这种“思想病毒”不是极端危险呢?一个故事告诉年轻的穆斯林自杀性爆炸事件制造者,殉教是上天堂的捷径——不仅仅是上天堂,而是上天堂的一个很特别的部分,在那里他们将得到娶72个处女的特别奖励。我有时候想,我们最好的希望或许是提供一种“精神武器控制”:派遣经过特殊训练的神学家,逐渐减少为了(获得72个)处女(而进行恐怖活动)的人的比率。

既然宗教信仰是危险的——并且考虑到在一个叫做“科学”的活动中理性和观察所达到的成就——我发现有点讽刺的是,当我公开演讲的时候,似乎总是有什么人走上前来说,“当然,你的科学只不过是一种宗教,就像我们的宗教。从根本上讲,科学最终归结到宗教信仰,不是吗?”

好吧,科学不是宗教,并且它也不能最终归于宗教信仰。尽管它拥有宗教的许多美德,宗教的那些缺点它一个也没有。科学基于可以验证的证据。宗教信仰不仅缺乏证据,它还公开宣布,它的自豪与喜悦不依靠证据。为什么基督徒要批评怀疑的多马(“怀疑的多马”是圣经中的人物,耶稣的一个门徒。他曾怀疑耶稣的复活——译注)呢?其他的门徒被当作道德的典范,因为他们忠于宗教信仰。而另一方面,怀疑的多马要求(耶稣复活的)证据。或许他应该成为科学家的保护神。

我收到关于“科学是一种宗教”的评论的一个原因,在于我相信进化的事实。我甚至可以说是充满热情的相信它。对于某些人,这可能会被浅薄的看作类似于宗教信仰。但是令我相信进化的那些证据不仅仅是强大而不可抗拒,任何对进化心存疑虑的人都可以自由得到这些证据进行研究。任何人都可以研究我同样知道的证据,并且大概也会得到类似的结论。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完全基于宗教信仰的信仰,我就不能质疑你的理由。你可以躲到个人的信仰之墙的后面,让我伤不到你。

当然,实际上个别科学家确实有时候滑入了宗教信仰,并且少数人非常固执的相信最喜爱的理论,以至于他们有时候伪造证据。然而,这种情况有时候会发生的事实,并不能改变一个原则,那就是: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感到耻辱而不是骄傲。科学的手段是如此的严密,以至于这些伪造的证据最终会被揭穿。

科学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有道德、最诚实的学科之一——因为如果没有科学家诚实报告证据的忠诚,科学将完全崩溃。(正如詹姆斯·兰迪所指出的,这是科学家常常被特异功能骗子愚弄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什么职业魔术师更适合担任拆穿骗局的角色的原因;科学家只不过没料到存在有意的欺骗。)其他一些职业(不必专门提到律师)会伪造证据或者至少是扭曲证据,这正是某些人名利双收的途径。

因而,科学没有宗教的主要缺点,即宗教信仰。但是,正如我指出的,科学确实拥有宗教的一些美德。宗教可能追求为其信徒提供许多好处——包括(对世界的)解释、安慰和振奋精神。科学也可以在这些领域提供同样的东西。

人类对解释有巨大的渴望。这可能是为什么人类普遍拥有宗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宗教确实追求提供解释。我们在这个神秘的宇宙中获得自我意识,并且我们渴望理解它。大多数宗教都提供了一个宇宙学和生物学,一个生命的理论,一个起源的理论,以及存在的理由。这样,他们就证明宗教在某种意义上是科学;这不过是坏科学(bad science)。 不要倾心于宗教和科学在不同维度上运作、关心非常不同种类的问题的说法。在历史上宗教总是试图回答那些完全应该属于科学的问题。因此,现在不应该让宗教从它传统的战场上撤退。宗教确实提供了宇宙学和生物学;然而它们都是假的。

提供安慰对科学而言更困难。和宗教不同,科学不能让人们和他们所爱的人在死后团圆。从科学的观点看,这个世界上被损害的人,无法期待伤害到他们的人来世会遭到大快人心的因果报应。我们可以争辩说,如果来生的说法是虚幻的(我相信它是虚幻的),它所提供的安慰是虚伪的。但是这还不够,倘若人们永远没有发现它是虚妄的,一个虚假的信念能够和一个真实的信念一样提供安慰。但是如果安慰来的那么廉价,科学也能提供其他的廉价手段,例如止痛片。这些手段提供的安慰或许是或者不是幻觉,但是它们确实有效。

然而,科学确实能做到振奋人心。所有大的宗教都为崇敬、对奇迹和宇宙之美的赞叹留下了空间。令人颤抖和喘气的崇敬——几乎是膜拜——心中对奇迹的赞叹,这些正是科学可以提供的。它远远超越了圣徒和神秘主义者最疯狂的梦想。超自然在我们(对世界的)解释中没有任何位置的这一事实、我们对宇宙和生命如此丰富的理解,并没有减少敬畏。正相反,仅仅在显微镜下一瞥蚂蚁的大脑,或者从望远镜中一瞥拥有10亿个世界的古老星系,就足够让井底之蛙式的赞美诗相形见绌。

正如我说过的,当有人对我说科学——或者科学的某一部分,比如进化论——和其它任何宗教一样,我常常会愤怒地否认这种说法。但是我开始怀疑,这是不是一个错误的策略。或许正确的策略是感激地接受这种指控,然后要求在宗教教育的课堂上“同等时间”地讲授科学。我越这么想,就越意识到这可能是个绝妙的主意。所以我想稍微谈谈宗教教育以及科学在其中可能扮演的地位。

我对培养儿童成长的方式感触颇深。我不完全熟悉美国培养儿童成长的方式,我所说的可能和英国关系更大。在英国有国家强制、法律强迫的儿童宗教教育。在美国这是违宪的,但是我猜想,美国儿童仍然接受宗教教育——家长认为哪种宗教合适,他们就教给孩子哪种宗教。

这让我形成了关于儿童精神虐待的一个观点。在1995年的某期《独立报》上——《独立报》是英国的主要报纸之一——有一幅十分甜蜜和感人的照片。那是圣诞节期间,照片展示了三个儿童扮成三贤人出演基督降生剧。伴随这幅照片的故事描述了一个儿童是穆斯林,一个是印度教徒,一个是基督徒。这个故事甜蜜和感染的地方大概是:他们都参与了这出基督降生剧。

不那么甜蜜和不那么感染的地方在于,这些儿童都只有4岁。你如何可能把一个4岁的儿童描述成穆斯林、基督徒、印度教徒或者是犹太教徒?你会说一个4岁的经济货币主义者吗?你会说一个4岁的新孤立主义者,或者一个4岁的自由主义共和党人吗?当儿

天行者|Heavenly Mission


[天行者].Heavenly.Mission.2006.DVDRip.XviD-ESPiSE
  继续补课,《天行者》,导演是阮世生,编剧出身,之前看过他编剧的《行规》,还不错,天行者里面也有一些行规的影子。
  《天行者》的海报奇烂无比,片名也有点不知所云。
  这个电影的关键字:宿命论、因果报应、信仰、佛、人性矛盾、规矩、岁月变迁、跨国、黑社会、卧底、黑白、出身。
  《天行者》是具有颠覆性的,《古惑仔》系列以来,黑社会故事里那种头脑发热的热血行为从来都作为义气的象征,即使反面也是显出豪气,但是在《天行者》里面,阿鬼的暴走行为只是让人觉得他幼稚。叶秋这个人物形象太高大太耀眼了。不过这种颠覆性更可能出于合拍片的需要。从故事的结局看来。坏人没有什么好下场呵。
  《天行者》的主线是围绕出身展开的,是否做了黑社会就永远洗不干净?是否出身不好就永远不能翻身?从电影的结果看,答案是肯定的。究其原因是根深蒂固的偏见与复杂的人际关系。影片中经常出现佛像(比较囧的是曼谷也拜关二爷?),氛围与叶在香港开公司的氛围天壤之别,一边是理性一边是感性,叶秋就在中间晃来晃去,其他人也是。马大状,口口声声说“我没犯规”,又私下利用炸弹事件威胁业主,这时他认为他是正义的。楚雄对叶秋又爱又恨,甚至想杀了他,楚雄也觉得自己没有错。基(这人长得太难看了)警官身为警官,老想着用违规的方式办案,从不感到有错。至于那个老头子警司江叔更不用提了,前后矛盾。相比之下另一位男主角宋警官倒是很有原则,他的原则也和很多人一样:做了一天黑社会,一辈子都是黑社会。
  片子里最主要的那个因果报应挺扯的,做作了点,帮人即是帮己,也算是勉强合理吧。规矩的部分还有点可以说的,香港是法治社会,做事讲法律,所以有个大律师在旁边是真方便。在规矩健全的环境里,最容不得的就是不守规矩。同样,在规矩健全的环境里,想搏出位,最简单的也是打破规矩。所以阿鬼闹出这么大的事端。
  阿鬼都做了什么:在自己的地头上被人欺负,不尊敬长辈,往警局送炸弹嫁祸,知恩不报,杀警察、到时间还不撕票。其它违法犯罪的就不说了。这么写出来之后,发现这孩子智商有问题-__-b。不过最后他要利用叶秋去和博士谈生意的时候,其实开始上道了,如果放一开始,丫应该是直接干掉叶秋才对,总算是懂得权衡一下利益得失了。
  困了,去睡了。晚安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