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y Sunshine

Just too damn hot

随处可见的交互设计灾难 之一

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供职公司无关,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因为一些原因,我安装了一个某视频聚合App,Android版,简直是勾起了我的倾诉欲,满眼的交互灾难。说实话,这些灾难在数据上可能屁都看不出来。但是如果只要看数据就能设计出好产品的话,iPhone早就被Android赶到海里去了吧 :D

同样的,这些设计都会有人说:我觉得挺好用的啊。嗯,没有一个设计能满足所有人,我们做设计的[通常]会希望做符合普通人直觉的设计。

1. 横划切换底部Tab


请问上图哪些地方可以横划切换?

底部Tab,并且横划切换是微信Android版用了并发(liu)扬(du)光(shen)大(guang)的设计,底部Tab本来是iOS的交互范式之一。

  • 好处:是一级导航在单手操作的范围内,方便点击。
  • 缺点:主要是语义上略有不足,不符合从上到下的阅读顺序。

Android发布的时候采用一级导航放在顶部Tab的方式,优缺点正好和上面倒过来,随着大屏手机的普及,在Android 4.0中,Google引入了横划切换一级Tab的交互模式,降低了单手操作的门槛,好,这是背景。

在Android设备上使用底部Tab有什么问题呢?主要是两个

  • 在多数手机厂商选择跟随Android交互规范的今天,底部Tab的学习成本可能稍高
  • 安卓手机底部通常有3个操作键,越来越多的手机才用屏幕按键的方式,如果底部还有3-5个Tab,操作特别拥挤

不过上面这个不是今天要吐的槽,虽然用iOS的交互范式有缺点,但是通常不至于导致用户困惑,不过引入横划切换Tab这个,槽点就多了。

  1. 没必要:Tab在底部就是为了方便点击,引入这个手势没有太大好处
  2. 对后续产品设计不利:占用了在Tab内横划切换的手势,如果引入滚动banner/横向列表/二级Tab都会让用户迷惑
  3. 对于截图中又有滚动banner + 看起来可以滑动切换的tab的,真是交互灾难啊。

之前面试的时候问过微信某设计师,为什么会这样,当时好像是说因为曾经符合Android Design的微信支持横划切换Tab,为了适应用户的习惯就没有去掉。

这可真的不是什么好理由。另,我相信微信是可以做出符合Android Design的好的设计的,用户也能很快上手,但是微信的角度讲,可能再也没有什么动力做这件事了。

补充阅读:Designing Effective Carousels

2. 糟糕的新功能介绍

产品设计业界三大毒瘤:启动新功能介绍/Hamburger/弹窗求好评。
把产品内的功能介绍做的这么烂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首先,产品设计最好不要依赖用户看你的说明,一旦这个功能需要用户看说明才会用,就意味着交互不符合直觉。能没有,就没有。其次,部分高级功能给用户合理的引导是好的,但是应该在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人看。如果所有用户都要看,通常证明这个设计有问题。


如图所示,这个产品里有3个几乎一定会看到的新功能介绍/引导。

  1. 左图首次启动就会出现,这张图充分证明横划切换Tab这个设计就是有问题的好么,然!后!此时按Back键是没反应的,必须点击屏幕才能继续。
  2. 右上图播放新闻类内容的时候,首次把手机横过来,进入全屏播放就会出现,特别神奇的是:读起来很难,因为三句话结构差不多,但是这个时候后面的视频还在继续放,我他妈到底要不要看你这鬼玩意,同样的,按Back键是没反应的,必须点击屏幕才能继续。
  3. 右下图更神奇,我试了几次也没搞这玩意的出现逻辑,看着看着突然就出现了一个问我要不要开始GPU加速?同样的,这个时候后面的视频还在继续放。什么是GPU加速,如果这么好为什么默认不开,我开了会不会出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办?Don't Make Me FUCKING Think啊!!
  4. 额外槽A:第二点提到的,如果你把手机横过来,进入了全屏播放模式,此时竖起手机,是不会回到窗口播放的,需要自己点击Back。这是典型的反直觉和inconsistency。
  5. 额外槽B:右上图的功能虽然几乎成为国内在线播放器标配(对于有需要的人是否仍需要这么强烈的介绍?),同时引入了误触的问题(是否需要默认开启?然后又有了屏幕锁的功能....),简直是feature复feature,feature何其多的感觉,只YY功能,不做设计的人,是不叫产品经理的。

(此处删除了一段黑)

先写到这,回头继续写写

  • 基本的Consistency
  • 新功能引导设计的基本原则
  • 过于密集的操作
  • Hamburger sucks

通知类短信的聚合,应该是这样婶儿的

前两年MIUI做了一个功能是通知类短信聚合,把所有所有银行啊,验证码啊什么的短信收在一起了。有效的把人与人的联系/机构到人的通知分开了。然后很多同行也『致敬』了。不过通知类短信和会话短信其实不是一种东西。

我们都习惯短信首页列表是按照联系人聚合的(thread-based),因为我们和别人联系的时候是有明确的上下文关系的。比如:昨晚约了今儿去吃烧烤,今天可能还要问问具体时间之类的。

而通知类短信真心都是通知,通知这玩意[通常]是以告知为目的,上下文不相关的。其实只有最新的/未读的对我最有用。那么thread结构其实是不对的。

所以,通知类短信最合适的方式其实是时间线。打开默认就看到最新的通知类消息。
- 当有多条不同来源的通知类短信,也不用再点开thread看了,看完还得back回到thread-list再看下一条。
- 有10条新的也只需要看一次就全部已读了。

简直太他妈方便了。

其他说明:

这个方案不是说不应该有thread view,可能应该有,存在怎么切换的问题,可能性很多,可以探索,不过不是核心问题。

产品批评:知乎 for iOS 3.0

之前发在知乎专栏,移过来

注:1. 批评并非是指责的意思;2. 批评和吐槽的区别在于是否建设性。

知乎 for iOS 3.0上线,简直大快人心:单是去掉了内个hamburger就已经值得去AppStore打个五星了!新的结构优点多多,各路人马已经夸奖过了,本篇说说不足。

1. On-Boarding

这个没截图,不过升级上来的同学应该都看到了,新版本介绍页面,这个页面内容我是没看,但是有一个烦人的问题:页面底部『进入知乎』字样是一个可以点击的按钮,但是没有框,页面上有很多同样颜色的内容,『这个是可以点的』的印象完全依赖用户曾经见过很多此类东西,对不够熟悉智能手机的用户很不友好。

2. Splash

splash

见上图,如此清新强调内容/阅读的界面设计,为!什!么!有个黑色的Splash,完全不可理解。难道是为了暗示我们新版做了夜间模式么?看不懂啊。时不时打开知乎先看到一黑屏(如果没仔细看可能没发现内上面还有『知乎』字样和URL),很莫名。我也不是Apple HIG党,并非一定要用一张界面空内容图,但是颜色还是应该和界面主题相关才好。

3. 一级Tab导航

tabs

这个版本的知乎,一级Tab只有ICON,没有写对应的文字Label。这样的设计有很多理由,比如说

  • 好看(是的元素少好看,字越看不到越好看,所以烂设计师都喜欢小字)
  • 降低了Tab高度留给内容
  • 都是常用操作,图标用户一看就懂了
  • 如果用户不懂的话点两次就学会啦

这是一个我们踩过的坑,MIUI V5之前,Dock上的ICON一直是没有文字标签的,原因如上。也不太有用户反馈这个问题,因为其实不怎么影响使用,看不懂点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自己(部分PM和工程师)在使用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我有意识的去找一个App的时候(通常是通讯录),总要看一两秒Dock上的那个图标才能反应过来是它。这和我们的使用习惯有关系,因为经常刷机的缘故,Dock上的电话/通讯录/短信通常不会变,但是通讯录不是一个经常用的App(原因另说)。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没什么代表性,但是,对于新上手我们手机的用户一定会面对同样的问题:这几个是什么?

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如果Dock上的图标都是最常用和重要的,为什么它们的展示反而比其他图标弱呢(没有名字)?

后来经过不懈的推动,我们在MIUI V5的Dock上加上了字,印象里只有少数反馈说好,没有任何数据证明这是一个对的决策,但是我们自己用起来舒服太多了。

在知乎这个Case里面,去掉了Tab上的文字,对于新用户非常不友好,不利于新用户上手,私以为知乎远没到Pinterest那种成熟社区的阶段,不应采用类似的设计。

4. 发现/消息的信息架构

2ndtabs
用上新版之后,感觉这两个Tab特别不舒服 ,有如下原因

  • 头太大了, 和首页只有一个搜索框的Title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和突出内容的主旨不合
  • 发现Tab中:推荐/热门/收藏的关系是什么,横划切换Tab并不是一个正常iOS用户了解的行为,这种Tab结构并不能让热门和收藏有足够好的展示。
  • 消息Tab中:赞与感谢是不是通知?所有通知都对我是等价的么?我是否真的需要看每一条消息or赞or感谢?私信是消息么?
    后两个问题是知乎的业务逻辑,不能在交互层面简单的解决,第一个问题,如果后两个问题想通了,可能就一起解决了。

总结:知乎 for iOS 3.0是一次很成功的redesign,设计的好,实现的也很好,赞一个。

我们到底想做什么?/我们又准备做什么?

2013年去香港看了新剧场版Q

作为一个EVA的老观众,虽然未曾被骗多少钱,但是心中始终是喜爱的。饭否个人页的背景,也是说着『不能逃避』的碇シンジルコと。13年春天抱着朝圣的心态,去香港在电影院看了一场『新剧场版Q』。这些年,看了不少文章,买过几本书,对EVA的内涵各种解释,也觉得自己懂了(吧?)。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关于EVA中不为人知的细节,有一个回答提到了下面两篇庵野秀明的文字,在网上找到两篇原文,读完之后,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EVA了,我们内心自觉孤独的中二自我是如此的共鸣。

第一篇是:我们到底想做什么? 写于1995年TV版开播前。
第二篇是:我们又准备做什么? 写于2006年新剧场版上映前。

我们到底想做什么?

写在连续动画《新世纪EVANGELION》开播之前

BY 庵野秀明 时间是2015年。

过半数的人类在15年前丧生的世界。
就像埋在便利商店的架子中,奇迹般地复兴。
生产、流通、消费、经济逐渐复醒的世界。
就像看惯了这种景象,封闭、毁灭如同家常便饭般的人类居住的世界。
原本要承担次世代责任的小孩人数剧减的世界。
日本放弃了毁灭的旧东京,迁都长野县,建设了第二新东京市。
但这只是次代迁都计划的幌子,主要是建设迎敌要塞都市·第三新东京市的世界。
而这个都市莫名地遭到来路不明的物体“使徒”侵袭的世界。
这就是《新世纪EVANGELION》粗略的世界观。
充满了悲观印象色彩的世界观。
我们排除了具有乐观气氛后的舞台,开始了这个故事。
故事中有个14岁的少年,害怕与别人接触。
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无谓的,放弃让别人了解自己, 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
自认自己遭到父亲遗弃,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 但却没有自杀的勇气,是个胆小的少年。
故事中还有一个29岁的女性,与别人接触时尽可能地保持距离。
从表面的接触中逃开,以便保护自己。
两个人都对受到伤害感到极度恐惧。
两个人都欠缺一般主角所具备的积极性,让人觉得不合适。
但是,我还是让他们当主角。
有人说“生活就是需要变化”。
我希望在这个故事结束时,不管是世界也好、他们也罢,都能有所改变, 所以我创作了这部作品。
这就是我真正的“心情”。
《新世纪EVANGELION》是我在颓废了4年,什么事都不干之后, 全心投入的作品。
逃避了4年,就是死不了的我,秉持着唯一信念 “不能逃避!” 的情况下再度创作的作品。
想要让自己的心情表现在影片中而产生的作品。
我知道这是一个冲动、傲慢而且困难重重的举动。
但却是我的目标。 结果还不晓得。
因为在我心中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真嗣、美里、零等人会变成如何、往哪里去,还不清楚。
因为工作人员的想法如何也还不清楚。
感觉上很没有责任感吧。 但
这却是我们为了达到和作品“同步”的目标所必然产生的结果。
“即使如此,也是仿造的。”
虽然背负着这种风险,但现在我们也只能依着这种方法论创作。
因为我们的“原创”,只出现在那个地方……

1995/7/17

阴雨的日子 于工作室

 

写在新剧场版上前的一篇文章,对应1995年电视版开播前的那篇「我们到底想做什么?」——

我们又准备做什么?

我们带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制作出了《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新剧场版。
我们希望能用胶片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我们希望将动画的电影的多种变现形式及可触发人类原始情感的趣味性传达给一个或更多的人。
我们希望打破不断蔓延的的闭塞世界。
我们希望人们能在现实生活中坚强地生活。

我们希望这些梦想能一一实现。

为此,我们能找到的最好方法就是再次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动画电影。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把十多年前的东西再拿出来。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部动画已经老掉牙了。
但十二年来,却没有一部动画比《新世纪福音战士》更新。

在封闭停滞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展示的不是技术实力而是远大志向。
原本支撑着动画业的中学生正在迅速远离动画,所以我们需要面向他们的作品。
我们希望为改变动画业现状而尽一份微薄之力,于是下定决心再次将这部作品搬上银幕。

作为动画制作人,我准备重新构建现代版《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世界。
因此,我没有启用原班制作人马,而是独自创立了制作团体,以初学者的心态重新来过。
不被过去束缚,也不安于现状,而是为了向未来迈进。
更加幸运的是,这次制作集结地原班人马和新加入的人员都是精英人士。
我感到这次我们能制作出超越原作的作品来。

《新世纪福音战士》是一个轮回的故事。
主人公不断遭遇相同共同的挫折,有不断站起来,
不断地前进。
他忍受着孤单,害怕与人接触,却希望能和别人在一起。
如果您能享受同一个故事的四种不同形式所带来的快乐,我将深感荣幸。

最后,我们的工作同时也是服务行业。
为了让不了解《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人能更轻松地接触这部电影,我们凝缩了动画电影的优势,   重新构筑了世界观。
并以任何人都能享受的娱乐电影为目标进行了制作。

2007年初秋,敬请期待。

原作/总导演/编剧  庵野秀明

2006年9月28日  晴  与镰仓

帝都装修回顾 | 品牌

meow

去年年底买了个房,在村里,今年3月收房,5月开始装修,8月装修完毕,写下点东西记录一下。这篇记录一下品牌的心得。

我们装修用了 Frish 少爷推荐的百安居,所有的辅料都是百安居直接买的,肯定是贵了,不过不会遇到假货的问题。因此只谈主材/软装品牌感受。包括百安居买的和自己买的。最初选各种品牌的时候,设计师建议说『 xxx牌子东西其实不好,都贵在xx明星代言费上了』。话有道理,不过装潢这个行业极度不规范,几乎没有可靠的标准可循,经过时间检验的品牌还是值得信赖的,毕竟建立品牌是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的。我相信只要厂商不傻,不会主动砸自己的牌子。

主材类

门:博洛尼家居 定制

  • 优点:设计不错,质量好。
  • 缺点:贵,销售存在忽悠成分,各种售前承诺无法履行

地板:圣象 强化复合地板

  • 优点:据说特别环保,目前看是味道比较小。安装师傅很靠谱。
  • 缺点:无显著缺点

衣柜/鞋柜:索菲亚 定制

  • 优点:大品牌放心,设计和安装服务都比较专业。
  • 缺点:设计能力稍微有点捉急,比如鞋柜宽度不合理还是我媳妇指出的。稍贵。

暖气:太阳花 暖气

  • 优点:产品看上去不错,价格合理
  • 缺点:隐性收费比较多,拆旧和安装共收了2000多块,这个现象似乎散热器行业普遍存在,请注意。

橱柜:爱肯 定制

  • 优点:美国品牌,板材什么的比较放心
  • 缺点:设计师/安装时间观念都很差,各种催,各种忘,各种慢,设计师还弄错了尺寸。不太尊重顾客。

瓷砖:箭牌

  • 优点:百安居买的肯定是真的
  • 缺点:比小井贵很多

吊顶:奥普 集成吊顶

  • 优点:送货安装都挺靠谱的,安装师傅很好,帮忙把松下的风暖安上了,折腾了很久毫无怨言

洁具:法恩莎 套装

  • 优点:没啥特别的优点
  • 缺点:这个是挑累了,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被销售忽悠了买的,东西一般但是买贵了不少。安装师傅也不太给力。

沐浴:高仪 恒温龙头 + 花洒

  • 没啥缺点,很靠谱。

电器类

烟机灶具:方太套装

  • 优点:服务非常好,支持多种预约方式,上门及时,我家安装完毕之后有反味现象,上门处理很及时
  • 缺点:上门三次,有一次工人不是特别专业

燃气热水器:能率

  • 优点:安装服务非常专业,明码标价,好评。

洗衣机:LG

  • 优点:烘干/滚筒/8KG/DD只要4000块,LG上门安装非常专业,服务很好

冰箱:Bosch

  • 优点:苏宁送货上门调试的,很专业。

烤箱/洗碗机:西门子

  • 优点:西门子上门安装的,安装服务不错。
  • 缺点:售前和售后沟通有问题,部分票据是否需要提供没和顾客说清

其他

  • 自己找木工打的桌子地台和书架,指接板不太环保貌似
  • 大量宜家的家具:床/床垫/沙发/高脚凳/矮凳/窗帘杆/窗帘/厨房支架/等等 都挺好的,只要没有五金件,基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