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写完已经一年多了,很遗憾世界并没有完全从疫情中完全恢复。中间手欠升级 blog 系统直接挂了,当时应该是从 3.33.0 升级到 3.7.0 版本,升级失败,提示一堆数据库错误,后来几次试图修复都失败,就一直放置了。
这次痛定思痛,干脆从 CentOS 上撤出来,换成官方推荐的 Ubuntu,加上一些搜索,用这个文章中提供的方案搞定:https://hansendong.me/613/
以后升级之前一定会好好做备份 😂
这一年多发生了很多变化,有时间慢慢说。
Fin.
上一篇写完已经一年多了,很遗憾世界并没有完全从疫情中完全恢复。中间手欠升级 blog 系统直接挂了,当时应该是从 3.33.0 升级到 3.7.0 版本,升级失败,提示一堆数据库错误,后来几次试图修复都失败,就一直放置了。
这次痛定思痛,干脆从 CentOS 上撤出来,换成官方推荐的 Ubuntu,加上一些搜索,用这个文章中提供的方案搞定:https://hansendong.me/613/
以后升级之前一定会好好做备份 😂
这一年多发生了很多变化,有时间慢慢说。
Fin.
已知的事实时间线:
根据这个时间线可以写出很多故事,下面是其中两个:
第一个故事是委屈英雄叙事,一个战斗在一线的医生,早早发现了疫情即将爆发,通过互联网警告公众,然而被邪恶的反派打压,反派一边借用他通报的消息展开部署,一边给他扣上了传谣的帽子,后来反派行动不力导致疫情爆发,而英雄本人也英年早逝。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眼科大夫,听同事说有SARS疫情了,就顺手转发到同学群里提醒大家,嘱咐了一句别瞎转。他不知道的是当地疾控前两天已经将未知病毒情况上报,有关部门也发布了红头文件并展开了工作。两天后,因为有人把他说话的截图转发了,引发了不好的影响,他被警察叫去批评,并签署文件承诺不再犯。后来因为疫情还在蔓延,他也感染了疾病,并不治逝世。
类似的故事还可以写很多个,但是,在愤怒之前,我觉得要先想想:
如今已经进入后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早已脱离了下载看片这种土鳖的做法,走上了在线看片的光辉大道。但是我们这种老派的消费者吧,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习惯上,下载下来看。
下载这件事儿有很多方案,基本需求就是支持多种协议和远程操作,因为你想要挂下载的时候人未必在家。具体到方案上,可以买成品NAS,用路由器外挂硬盘,常年开着家里的电脑,或者像我这样,组装一台NAS。
自己装的NAS,其实就是一台低功耗低噪音低成本的台式机,因为是开放平台,有很多朋友会选择使用破解的群晖系统,或者专门的FreeNAS操作系统。对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 Windows 比这些玩意强大得多,门槛低,出了问题容易找到解决方案,软硬件都好维护得多。
而且我下载的核心需求是看片,NAS也是播放器,自己装机+Windows系统,意味着可以用射手播放器快速匹配字幕,各种解码器资源也丰富,美滋滋。
2012年初版配置如下
整个成本不算硬盘的话好像是不到3000块。
当时做这套配置的几个要点,第一是需要低功耗,所以选了个号称节电王的电源,这货好像一年多就坏了,简直是垃圾中的战斗机,后来换了个鑫谷的屌丝白金牌电源,一直用到现在,稳。而CPU对性能要求低买了个赛扬,虽然TDP写的是65W,实际用下来功率很低,整套系统待机功率不到30W,播放影片时峰值功率不到50W。
第二是希望尺寸别太大,传统塔式机箱太占地方了,所以选择了ITX系统,这块主板虽然是ITX,但是有6个SATA口,最多的时候塞了4块3.5寸机械硬盘和一个SSD,算是物尽其用了。机箱小巨蛋是个迷你塔,虽然是针对ITX设计的,最多可以塞5块3.5寸硬盘,免工具拆卸设计,挺方便。
最后是需要它安静,机箱本身的风扇是低转速的,噪音几乎听不到,CPU又是低功耗,于是干脆把CPU散热器上的风扇扔了,被动散热。时间证明没啥问题。
其他配置一直因为几乎没有啥机械损耗,稳得一逼,陪着我们搬了5次家,其中包括到东京又回到北京,基本上持续7x24运行,一直用到现在。
写这个是因为计划给这个系统进行一次升级,主要是为了应对4K UHD视频内容的的播放,现在的CPU太老了,集成显卡不支持硬件解码4K HEVC。计划把CPU和主板一次换掉,升级成1151针的低功耗配置,系统盘SSD寿命已经开始出现损耗,估计未来的几年内也需要更新掉。希望能再战个七八年。
一年前,买了辆电动车?,官方说法叫新能源汽车。品牌是蔚来,去年的帖子里面说,买这辆车是个意外,如今想想其实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只能说缘分到了hhh。
一年过去了,记录一下当下的感受。
(注:过去一年只开了九千九百多公里,仍然是一个新司机,也没开过啥别的车)
去年刚提车的时候,车机软件小问题很多,不仅日常使用偶尔黑屏,还闹出过长安街OTA这种史诗级公关灾难。经过数次升级,软件系统方面已经日臻完善,恼人的小问题一下已经想不到了。更棒的是,辅助驾驶系统 NIO Pilot已经正式交付使用了。
我本来对辅助驾驶系统没有太高的预期。我,一个恐高、怕水、怕火、怕死的人,感觉是不会用辅助驾驶这种东西的,毕竟时不时就有美国辅助驾驶车祸死机死亡的新闻。。。然而用上之后,只有一个字:真香。
关于NIO Pilot的具体功能和设计细节就不展开说了,很多自媒体评测过,基本都属实。我开了两趟长途感觉真的省心省力提高安全系数,在市内封闭道路或者堵车的情况下我也会使用,能明显降低因为走神带来的追尾、偏离车道风险。
刚提车的时候盛赞过蔚来的服务,一年之后,随着车主数量的提升,服务质量没有明显的下降,但是确实出现了需要预约和排队的情况,部分时候不紧急的维保预约甚至需要抢(事故仍然可以优先处理)。
虽然如此,整体的服务品质仍然让人满意,具体表现在:
这一代车的品类都叫「智能电动车」,智能除了辅助驾驶之外,就是语音助手和全电控设计了。开车的时候可以通过语音助手完成不影响驾驶安全的控制,比如播放音乐、座椅通风加热、开窗通风什么的,如果速度特别快的时候y要开开窗,Nomi(蔚来的语音助理)还会告诉你这种时候为了安全,只给开个缝透气。
另外一个满意的点是,蔚来给Nomi做了一个实体化的形象,带个小液晶屏的圆脑袋,要说功能,没啥用,但是这玩意确实看着让人挺愉快的,孩子也喜欢。
其他就没什么了,空间大,动力足,驾驶和乘坐都很舒适,期待蔚来搞出 104 度的电池,可以进一步节省换电的时间。
今天久违的给娃冲了点奶粉喝,因为牛奶喝完了忘记补货。冲的时候还颇有点麻烦,因为这货的奶瓶儿什么的我们都装箱放起来了,所以翻了半天有刻度的容器。
我家娃一岁之后就逐步从配方奶粉切换到了牛奶,回国之后提到这个话题就会被问:孩子这么小能喝牛奶么?人们会说配方奶粉要至少喝到两岁,三岁,甚至六岁。
但是如果去找比较权威的资料,比如美国儿科学会或者WHO,会发现这些机构只会告诉你,一岁之前的婴儿是不能用牛奶/羊奶代替母乳的,因为无法有效消化吸收。
而婴儿在六个月之后已经需要逐步添加辅食,随着消化系统的发育,婴儿在一岁之后已经逐步具备了从食物中直接获得各种营养的能力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孩子要喝配方奶粉,从小喝到大呢?因为配方奶粉比牛奶贵得多呀,这么多的利润可以用来把很多包装过信息送到消费者的脑子里。
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很多,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个问题,不应该这样,不过最近我觉得可能是我有问题,这么一想,问题就容易解决多了。
今天的照片是一朵盛夏里的向日葵,一起来听一首Mr.Children的Himawari(向日葵)吧。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