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y Sunshine

Just too damn hot

NAS 又升级。

之前写了一下我那个 NAS 的情况,去年搬家之后到现在进行了2.5轮升级,记录一下

第 0.5 轮,搬家之后投影仪升级了,遇到了第一个瓶颈:原来的 i3 3225 无力硬解 4K。先找简单的解决方案,买了一块 Nvdia 1030 的显卡,这玩意是最便宜的支持硬解 4K HEVC 的显卡。买来之后确实 4K 能比较流畅的播放了,但是仍然有性能问题,时不时会出现卡顿的问题,尤其是播放 HDR 视频的时候,配合 madVR 使用遇到了很多奇怪的问题。于是决定干脆换系统。

第 1 轮,大体思路仍然保持使用小巨蛋这个迷你塔机箱和各种周边,换掉主板、CPU、内存和系统盘,解决关键的性能问题。因为之前按照小东西的建议,完全使用 windows 做磁盘管理,所以数据迁移非常容易。

具体挑选的时候刚好赶上 Intel 11 代 CPU 上市,清单如下

  • Intel i5 11500T:之前很有野心想弄 i9,但是低功耗 CPU 性能确实没啥差别,就没浪费钱;
  • MSI H510i Pro Wi-Fi:大厂、便宜、4 SATA、内置Wi-Fi,而且有 2.5GbE 网口,作为 NAS 对更高级芯片的主板确实也没啥诉求
  • 铠侠的 M.2 硬盘、万紫千红内存条,没啥好说的

包括机箱、电源、存储盘、各种线、甚至 CPU 散热器都没换(这玩意兼容性比 Intel 主板针脚可强多了)

升级之后外观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性能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视频播放方面,11600T 内置了 Intel UHD Graphics 750 核显,能够硬解市面上绝大多数消费用的视频格式了,未来几年看片用肯定是够,内存加大,系统盘升级成 M.2 解决了潜在的性能瓶颈。看片美滋滋,整体功耗在带 4 块 HDD 的情况下,维持在 60W 以下。

第 2 轮,虽然用得美滋滋,但是其实是有隐藏的风险的。四块硬盘中 2 块 6TB 的硬盘组织成了一个镜像卷,存储重要的私人信息,另外 1 块 14TB 和 1 块 8TB 组成了一个跨区卷,用作下载片库。过去半年,镜像卷的硬盘坏了一块,还好是企业级 5 年质保,直接换新,没有损失任何数据。跨区卷就比较麻烦,8TB 这块硬盘出现了坏道,Windows 跨区卷这种东西是没有故障保护的,虽然是类似 JBOD 的顺序写入,但是一旦一块硬盘挂掉,整个卷都没法用了,虽然只是影片库,重新下载页挺麻烦的。于是开始研究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一研究,钱就没了。

首先明确需求:镜像卷运行良好,完美满足需求(甚至比硬件 raid1 更简单可维护),跨区卷不可能继续用了,总结需求如下:

  • 多块硬盘必须是一个盘符下,方便管理。
  • 单个硬盘故障不会导致整个卷离线
  • 当单个硬盘出现问题时,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故障恢复(转移数据能力)

按照这个需求,内置的解决方案就基本到头了,因为需要故障恢复和冗余能力是需要更多硬盘位的,即使主板通过转接卡扩展了 SATA 口,机箱也只有 5 个 3.5‘ SATA 位,而且在散热和震动方面不是特别让人放心,于是考虑外置方案。外置方案先否定了 NAS,因为我的整个架构是以 HTPC 播放为核心的,一方面对私有系统的能力不放心,而且希望有更好的存取性能,如果要上 2.5GbE 甚至万兆的话,太贵。在看方案的过程中,在 CHH 看到了一个完美满足我需求的软件:StableBit DrivePool

这个软件提供了高度灵活和透明的多硬盘管理能力。可以把多个简单卷硬盘组成一个分区,能够在文件粒度上做容量均衡,任何一块硬盘移除不影响 Pool 里面其他硬盘上的文件,更换问题硬盘的时候,只要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做故障保护,把能读的文件复制到其他硬盘上,等等等等。

简直就是给我设计的,接下来就是外置存储怎么办了,一开始觉得理想的方案是雷电三外置存储,价格劝退,中间考虑过 USB 3.1 Gen2 的,但是包括小东西在内的很多人都表示 USB 不靠谱。直到我找到了 QNAP TL-D800S,8 盘位 JBOD 存储器,自带一块 PCI-E 接口 mini SAS,通过两根 SFF-8088 线连接,每根线带 4 块 SATA 硬盘,最大带宽 24Gbps,安装后对系统几乎透明,外置存储中的硬盘直接通过系统磁盘管理进行管理,完美支持热插拔。稍微有点贵。

然后就是买新硬盘,买小机箱,从迷你塔变成小钢炮。希望能有效满足未来 5 年的家庭数据和娱乐需求。

新旧对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