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y Sunshine

Just too damn hot

伟大导师的诞辰2009

![](http://webtoart.com/blog/upload/2009/5/20090505_25th_birthday.jpg)

历史的车轮依然在转动,转眼又是伟大导师的诞辰了。

这一年以来,最主要的变化是体重,这个世界是多麽的可怕呀,老娘竟然TM有肚子了!有肚子了!有肚子了!遥望上次导师诞辰日的时候,老娘光膀子菜刀切蛋糕的靓照,这真是情何以堪。

工作方面一切还好,目前是一个非常专一的[小屁]产品经理(厄,貌似用[小屁产品]经理的断句更准确),多线程工作中,在做一套持续改进的Web产品,这个还是让人很高兴的。

文艺方面似乎没啥大变化,依然钟爱CPop,借来的的卡片机很好用,30D持续落灰中,我已经认识到,其实噪音不是问题这点了。对于电影的热情持续回升中。

需要反思的是,那些几乎被遗忘的终极问题,我是有了自己的答案还是在刻意回避?

感谢发来贺电的诸位,希望大家都好 :)

纪事 3-4月 电影

前段时间过的并不太好,打算对自己好一点,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借了晓飞同学的Sony T9卡片机,也开始看电影,不过还没恢复到每天一部的频率。念一下最近看的片儿,其实没看到什么特别让我惊喜的作品。

站台 贾樟柯

这么多年了,终于把站台看完了,家里那张碟应该还是高三那年买的,看完之后有一种空洞洞的失落感,也许是我看的时机不对吧。站台里面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长镜头”,但是终究离我太远。只有在结尾的那一刻,确实好像被扎了一下。

空中杀手 押井受

也没有特别大的惊喜,华丽的空战和剧情的走向是亮点,但是有没有足够闪耀。深度不足,不过,如果说内涵的话,这贴是一定要读一读的。。

其实要说,这一作虽然整个看起来很平淡,但是视角挺有意思的,表面上主角是人类,实际上是小白鼠。人物设定很有《人总是要死的》的感觉,主角的物种集合了灵长类与昆虫类的特点,。基本上还是围绕着:我是谁,灵与肉这两个基本问题。

**Milk **盖斯 范 桑特

起初看到这个封面完全没有兴趣,我不是西恩·潘的粉丝儿,看奥斯卡颁奖发现时盖斯 范 桑特拍的之后 立刻排上名单准备看。Milk很有力度,也很动人,但是这个结尾让我接受不了。最后还是给了5星。接下来要去找这个片子致谢的那一部来看。

Tropa de Elite 精英部队 上帝之城编剧

这东西都忘了是什么时候下回来的了,看完之后大失所望,要内涵没内涵,要场面没场面,烧个活人虐个犯人就能打动观众了?就顾着说这都是真事儿,这就是里约热内卢。麻烦这个编剧去拍个纪录片再来用这种卖点忽悠人。

天朝王国 导演剪辑版 奥兰多布鲁姆

看完之后我就一个想法:是哪个王八蛋说这个片的导演剪辑版是神作?!这片本来看着就没劲,后来在多种渠道听说这个片就是“看片就看导演剪辑版”的典范,结果一看,我艹这公映版得多烂啊?调度还不错,但是故事节奏一塌糊涂。

Eva很美 Bloom很帅 故事很神棍。装的跟真事儿似的。

偷天换日

这东西属于罗汉系列的跟风作品,跟的很一般,无甚亮点。

夺金三王 乔治·克鲁尼

看起来像是反思之作,不过不好看,能感觉导演跟那蠢蠢欲动,你丫倒是动啊。。

印第安纳琼斯4 水晶头骨 卢卡斯

其实我以前一直没看过这个系列,为了看四还把前三集都买回来补课,第四集很好看,很复古哈,福特大叔有点发福,不过看起来很健康,还有了个儿子=v=,这个系列如果继续出的话还会继续看,就得看卢卡斯这厮啥时候需要骗钱了。。

入殓师 0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如果不是奥斯卡,可能不会看这片,以为是沉稳安静的作品,看了很失望,导演的小聪明太多,很讨厌,广末同学还是很美,那个男猪该死,该死!

不知道豆瓣上给五星的都是哪只眼睛看出这片好来。。难道都是因为看了一次日本的入殓仪式震惊了?

好了,写累了,今天先写这些吧,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豆瓣加我

纪事 3-4月 工作

上篇Post发表之后公司就从四环边上搬到了五环外面,公司的新楼很不错,办公环境不错,家具不错,食堂不错,貌似都不错。本来有个吸烟室被挪作老板办公室了(=___=#)。这一个月非常混乱,烟却抽得少了很多,作为一个单线程生物,这是非常不容易的=v=(好吧,貌似看不出逻辑关系。)

Genex同学离开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转战杭州了,大环境看这个选择应该是很不错的。虽然对于阿里集团的扩张速度有点看不懂,不过先Bless :D

自己手上的产品一直到周五终于基本理清,基本上与之前天地倒转。而我发现终于我也与珠海的几位产品同学面临同样的无奈,自己从头开始带的Web运营产品,在项目主导体制下难以展开稳定持续的运营,比如研发擅自删除管理帐号,运维周五下午突然通知迁移机房等等诡异的事情都发生了。目前暂时采用不断立项的方式保证持续改进以及运营技术的支持。这种方法很麻烦,也容易遭到抱怨。

其实对于公司的构架以及运营方式来说,项目主导的体制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是并非我们所有的需求都是临时性的,持续运营的产品被当作项目结项的结果就是出问题的时候没有专人维护,这个问题总是要解决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可以放心的告别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工作,专心梳理渠道,找几本书看看学学,希望有提高。

 

帝都明天热得像初夏,可那又能怎么样呢?

![](http://webtoart.com/blog/upload/2009/3/20090314_years_later.jpg)

感觉很复杂。无从说起。好像回到2005?还是2004?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迫切的想知道真相。可惜并不存在。

谁杀了Dan White?钥匙男是哪一只?水素孩子的父亲是哪个?

GOD doesn't hate you。我还没弱到需要这种话来支撑吧?

貌似有很多事想做,其实都是幻觉。

最近我喜欢做的事情是拍照片。

doubanclaim642e45c9f0394e9e

24城记

城

完全没想到《24城记》会以访谈这样一个形式展开,大量的访谈看似纪录片,但是拍摄手法又不全是纪录片的路数。有真实的访谈,也有演员的表演。用演员的表演去弥补一些受访者不愿公布,或者某些有共同特征的人群。

影片开场的气势让我以为背景是改革开放以前,后来才知道是2007年,尽管如此,“故事”却有相当大的时间跨度。从厂子在东北时候的元老,到后来入厂的职工,乃至生于斯长于斯成为厂干部的陈建斌,最后一直到赵涛扮演的那位生育82年的厂长女儿。你能看到贾导是按照时代来划分人的,吕丽萍、陈冲、陈建斌、赵涛是不同时期不同类人群的代表。他们更注重阐述自己生活、心理的状态,而真实的受访者则描述了时代背景,描述了很多别人。

其实真实的访谈更动人。

有两段看得我很难过,公车上的阿姨和吕丽萍,你能感觉到那种时代造成的身不由己。那个阿姨一直在说,那时候小啊,不懂妈妈为什么哭,不懂爷爷为什么哭,可是一坐上要回成都的火车就忍不住了,不知怎么就开始嚎啕大哭。我这种没心没肺的人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哭来哭去,可是这段话想起来就眼角泛酸。

陈冲有点过,赵涛脸谱化。其他都很好。贾导说想要真实与虚构结合起来,但是手法的统一是不是必要,这个还有待检验。

在我后排坐着几个脑残非主流,那笑声让我知道主席说的对:这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

最后附上贾导访谈,邵忠基金会在帝都组织的活动,得知晚了,十分遗憾,十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