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Tunes真垃圾」的一些思考

iTunes 可能是苹果最受争议的产品,哦不,最受争议的软件产品?毕竟还有 Magic Mouse、初代 Apple Pencil 甚至刚发布时候的 AirPods 都受争议hhhh

之前设计 MiTunes 的时候做产品推演,理解了 iTunes 为什么会设计成这个样子,最近有一些机缘重新回忆了一下,记录下来。

iTunes 让人不爽的点

  • 内容管理逻辑:只能导入管理,不能直接管理文件
  • 同步逻辑:一个设备只能和一台电脑同步,不能方便的直接操作手机

内容管理逻辑

讨论产品逻辑的时候肯定不能脱离用户使用场景,如果看内容管理工具,iTunes 是地球上最好的,没有之一,但是如果看设备传输工具就不一定了。iTunes 的目标是做一个简单好用的正版音乐平台,消费者想听音乐的时候,在这里购买,所有买到的音乐可以在电脑上听,也能放到 iPod 上听,就这样。

在这个场景里使用的人不会遇到什么问题,问题出现在盗版、自抓轨音乐或者其他平台下载的正版音乐,总的来说就是文件型的音乐。

在苹果的理念里,内容管理,管理的是音乐、照片、应用,而不是 .mp3、.jpeg、.ipa 文件,这个更符合人的心智模型。我要某一张照片,某一首歌,而不是一个文件。这个理念背后是乔布斯早年的一个观察:用户在学习使用电脑的时候,初期学习曲线是很平滑的,直到遇到文件系统,相当多的用户难以跨过文件系统这道坎。这个观察符合我的日常观察,大多数「不太会用」电脑的人,是无法清楚的理解文件系统的。不过因为有工作娱乐的需要,年轻人可能会更容易跨过这个门槛。

一旦跨过了这个门槛,很多人就会想把一切都用文件夹的形式管理,于是「我想听这首歌」的需求,可能就被自己抽象成了「我想听这个mp3文件」。那么就不是音乐传到 iPod 了,而是我要把这个 mp3 文件拷贝到 iPod 上听。

iPod 为啥不支持拷贝文件呢?

因为音乐除了你听的部分之外,还有很多别的信息:歌手、作曲人、属于哪张专辑、什么时候发表的、什么风格、什么语言、获过哪些奖、你是不是喜欢、听过多少次,等等等等

这些信息势必需要被过滤检索,分散在每一个 mp3 文件的 id3 tag 里是不行的,需要建立数据库,一个数据库有所有歌的信息,可以方便的过滤和搜索,是不是挺好的(相比自己用文件夹形式管理mp3),然而,这时候如果用户把「周杰伦-叶惠美.mp3」改名成了「叶惠美.mp3」,得,数据库找不到播不出来了。于是iTunes 的选择是,默认文件和数据库统一管理起来,不对用户暴露文件系统。

所以 iPod 为啥不支持拷贝文件呢?因为文件里面的 id3 tag 内容不可控,到 iPod 上你甚至可能找不到这首歌(因为歌曲名错了或者乱码),只有完全按照文件索引的播放器能满足拷贝文件听歌比较好用这个需求。

同步逻辑

写到这里,其实同步逻辑的原因也解释了一半了,iTunes 始于个人电脑作为内容库管理核心的年代,整体逻辑是电脑是全量资源,挑选一些放到手机上,那么为什么需要同步,而不是单向传输?

如果不是设备同步逻辑,可以怎么做?

  • 豌豆荚方案:手机连接电脑之后,直接管理手机上的内容,比如安装、删除应用,从网上下载音乐,添加删除照片
    问题:iTunes 的内容库和这个没关系了,这个是单纯用电脑界面管理手机。
  • 电脑上的内容可以拖到手机上,手机上的内容也可以拖过来,手动维护
    问题:纯手动管理是可以的,但是体验不好,因为连电脑肯定是要做一些事情的,典型场景是同步通讯录、安装软件、更新媒体(电影、音乐、书,包括添加和删除)、备份照片,如果每一项都手动处理很难用

iTunes 方案:自动同步,每次连接自动按照设置把电脑上更新的内容同步给手机。
问题:冲突处理,如果和多台电脑同步,电脑之间信息没有同步,会出现3方冲突处理的问题,很难完美解决,需要逐项对照,因此仅支持每台设备和一个电脑同步(同时也规避了一些 DRM 的问题)

综合来说,iTunes 选择了一个对闭环生态友好的产品方案,但是对很多仅因为 iPod / iPhone 硬件而不是 iTunes 商店体系购买 iPod 的消费者来说,就会觉得很难用。

如今 iTunes 已经退出历史舞台,iTunes Store 也行将就木,Streaming Music 的时代,终于没人再纠结能不能拷贝 .mp3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