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 2012 年组装的 NAS。
如今已经进入后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早已脱离了下载看片这种土鳖的做法,走上了在线看片的光辉大道。但是我们这种老派的消费者吧,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习惯上,下载下来看。
下载这件事儿有很多方案,基本需求就是支持多种协议和远程操作,因为你想要挂下载的时候人未必在家。具体到方案上,可以买成品NAS,用路由器外挂硬盘,常年开着家里的电脑,或者像我这样,组装一台NAS。
自己装的NAS,其实就是一台低功耗低噪音低成本的台式机,因为是开放平台,有很多朋友会选择使用破解的群晖系统,或者专门的FreeNAS操作系统。对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 Windows 比这些玩意强大得多,门槛低,出了问题容易找到解决方案,软硬件都好维护得多。
而且我下载的核心需求是看片,NAS也是播放器,自己装机+Windows系统,意味着可以用射手播放器快速匹配字幕,各种解码器资源也丰富,美滋滋。
硬件
2012年初版配置如下
- CPU: Intel 赛扬 G530
- 主板:华硕 P8H77-I ITX 主板
- 内存:万紫千红 1333MHz 4G
- 散热器:超频三
- 电源:长城节电王 350W
- 硬盘:系统盘是Intel SSD 520,数据盘是西数红盘 + 绿盘
- 机箱:小巨蛋
- 键鼠:洋垃圾罗技 K700,集成了触摸板
整个成本不算硬盘的话好像是不到3000块。
当时做这套配置的几个要点,第一是需要低功耗,所以选了个号称节电王的电源,这货好像一年多就坏了,简直是垃圾中的战斗机,后来换了个鑫谷的屌丝白金牌电源,一直用到现在,稳。而CPU对性能要求低买了个赛扬,虽然TDP写的是65W,实际用下来功率很低,整套系统待机功率不到30W,播放影片时峰值功率不到50W。
第二是希望尺寸别太大,传统塔式机箱太占地方了,所以选择了ITX系统,这块主板虽然是ITX,但是有6个SATA口,最多的时候塞了4块3.5寸机械硬盘和一个SSD,算是物尽其用了。机箱小巨蛋是个迷你塔,虽然是针对ITX设计的,最多可以塞5块3.5寸硬盘,免工具拆卸设计,挺方便。
最后是需要它安静,机箱本身的风扇是低转速的,噪音几乎听不到,CPU又是低功耗,于是干脆把CPU散热器上的风扇扔了,被动散热。时间证明没啥问题。
硬件遇到的坑
- 第一个坑是傻逼长城电源,质量太差了,电源一定要买买个靠谱的。
- 第二个坑是西数硬盘,当年年少无知信了西数的宣传,说红盘是 NAS 盘我就买了,结果他妈坏得比绿盘还快。后来去西数官网查了一下参数,发现全系列民用盘,包括红绿蓝紫黑,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都是一百万小时。后来我全都换成了故障率更低的企业级硬盘,恢复数据太痛苦了,实在是不能在这里省钱。
- 第三个坑其实不算坑,NAS 用了几年之后,在播放部分新格式编码的视频(比如蓝光原盘)的时候开始捉襟见肘了,于是趁着1155针的CPU还能买到,淘了一块二手的Intel i3 3225,性能升级了,TDP还降低了,记得只要一两百块,美滋滋。
其他配置一直因为几乎没有啥机械损耗,稳得一逼,陪着我们搬了5次家,其中包括到东京又回到北京,基本上持续7x24运行,一直用到现在。
软件
- 操作系统:最早用的是Windows Server,因为觉得这货毕竟也是想作为媒体服务器用的,结果迅速被各种莫名其妙的兼容问题打脸,处理得烦了就换成了Win 7,后来升级成了Win10。
- 下载:因为我下载主要在pt上,所以用的是古早的uTorrent 2.2.1,如果不用pt可以换一些现代化的工具。
- 远程控制:局域网内用Windows自己的远程桌面,iOS和Mac上都有,iPad操作很方便。不在家的时候可以用TeamViewer。
- 播放器:射手播放器 + 完美解码,射手播放器匹配了字幕之后也可以给完美解码调用。
- 其他服务:iCloud for Windows可以把所有云端照片备份到本地一份;iTunes媒体库可以在局域网内做媒体服务器;Plex可以做视频流媒体服务器用iPad看片。
- 安全:装个腾讯安全管家。
未来
写这个是因为计划给这个系统进行一次升级,主要是为了应对4K UHD视频内容的的播放,现在的CPU太老了,集成显卡不支持硬件解码4K HEVC。计划把CPU和主板一次换掉,升级成1151针的低功耗配置,系统盘SSD寿命已经开始出现损耗,估计未来的几年内也需要更新掉。希望能再战个七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