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框架讨论问题

每次有点社会热点,人们的情绪总会经历大起大落,总是有爆料,有愤怒,有反转,有反转的反转,然后不同阶段入场的人们战作一团,纷纷表示:我是最有道理的。

但是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真理没有越辩越明,甚至根本就没有辩的这个过程,有的只是自说自话,有的只是「实名反对楼上所有回答」,有的只是「定体问」或者「TGBXS」。几天之后,尘埃落定,围观群众继续去围观下一个热点,留下你一脸懵逼,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讨论呢?讨论是为了把问题搞清楚。(而不是为了喷一把爽了,或者屁股亮出来获得认同)。把问题搞清楚包括问题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现在的进展是什么?以后会如何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面对海量的信息,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这件事儿,对人的要求可以说是空前的高,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看似讨论的行为,其实只有表达,没有交流。这种情况方式更容易激化矛盾而不是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讨论这件事儿是需要强交互的,讨论的双方(或多方)需要高频率的交换意见,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保证话题始终在同一个频道上。但是目前互联网的主流意见平台,无论知乎还是微博,这种交流都是广场大喇叭式的,我喊出我的声音,你们可以在下面叫好,或者你拿出自己的大喇叭?。这种交流方式决定了更多人去喊话而非交流,如果想进行高质量的交流,对参与者的自律性要求很高:收敛话题,关注讨论的重点,不撒泼打滚,不煽动群众。然而很难。

我觉得讨论问题该有的框架:

  1. 同步主题:我们在讨论的问题是什么;
  2. 同步背景知识:现在已知事实有哪些;
  3. 同步彼此状态:你的看法是什么,我的看法是什么;
  4. 交流彼此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我的意见是什么。

要做到也不难,大体上就是倾听,确认是否理解,同步信息,最后明确希望讨论的结果(解决方案?还是达成共识?)

写到这发现其实又是犯了职业病,毕竟大多数人讨论热点话题只是凑个热闹,跟风说两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或者正义感,未必要一个结论,就像上面说的,现在流行的媒介都是大字报式的,并不适合深入讨论,我又何必较那个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