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又稱為人質情結,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目录 [隐藏]
1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由來
2 什麼樣的人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3 政治学上的应用
4 電影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5 參考書目
6 外部链接
[编辑]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由來
1973年,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銀行,歹徒歐陸森(Olsson)與歐佛森(Olofsson)綁架了四位銀行職員人質,挾持了131小時之久。在這長時間,遭挾持者卻逐漸對於該犯人產了同情與認同,甚至有崇拜的心理,且衍生出休戚與共的共同依賴現象,認為彼此的命運是不可分的。 事後,更有進者,被綁架的人質中有一名女職員克麗斯蕬汀(Christian)竟然愛上歐陸森並與他訂婚(Hubbard, 1986; McMains & Mullins, 1996)。
[编辑]
什麼樣的人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認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编辑]
政治学上的应用
有学者将此心理学症状应用于描述专制政体面临崩溃时候的统治者之心态。认为他们也满足以上所列四种特征:
恐惧旧体制的崩溃会对自己带来人身危险
本身一直从旧体制获益
对世界的认识受到旧体制的局限
他们也许并不相信改革能够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统治者受到了旧体制的绑架,而形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编辑]
電影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注意:下文记有作品情节、结局或其他相關內容,可能降低欣赏原作時的兴致。
在《007》系列電影的第19集《縱橫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片中英國最大輸油管公司「金恩企業」的總裁羅勃金恩遭恐怖份子殺害,007奉命調查,意外發現金恩總裁的女兒伊莉翠幾年前曾遭同一個恐怖份子雷納綁架過,但自行脫逃。雷納打算要偷走鐪元素以便炸毀油管,007發現後要阻止其陰謀,但伊莉翠因為被雷納綁過,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反而幫助恐怖份子,並阻撓007的行動。但最後007還是順利完成任務阻止雷納的計謀。
[编辑]
參考書目
全嘉莉:《門診室的春天—名醫看電影》未來書城出版,ISBN 9867943244,台北,2002年